符号说明 | 第4-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1-23页 |
1.1 脱落酸 | 第11-15页 |
1.1.1 脱落酸 | 第11页 |
1.1.2 脱落酸的信号转导过程 | 第11-15页 |
1.1.2.1 ABA受体-PYR/PYL/RCAR | 第11-12页 |
1.1.2.2 PYR/PYL/RCAR可以抑制PP2C的活性 | 第12页 |
1.1.2.3 PP2C是ABA信号转导的负向调节子 | 第12-13页 |
1.1.2.4 SnRK2s是ABA信号的正向调节子 | 第13-14页 |
1.1.2.5 SnRK2s激活底物ABA反应基因的表达 | 第14页 |
1.1.2.6 ABA信号通路核心途径模型 | 第14-15页 |
1.2 ORPs的分类和功能 | 第15-18页 |
1.2.1 ORPs蛋白的分类 | 第15-17页 |
1.2.2 ORPs蛋白的功能 | 第17-18页 |
1.3 G蛋白 | 第18-22页 |
1.3.1 G蛋白的组成与分类 | 第18-19页 |
1.3.2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 | 第19-20页 |
1.3.3 G蛋白的功能 | 第20-22页 |
1.3.3.1 G蛋白参与调节种子萌发 | 第20-21页 |
1.3.3.2 G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分裂 | 第21页 |
1.3.3.3 G蛋白参与调节离子通道 | 第21-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7页 |
2.1.1 植物材料及生长条件 | 第23页 |
2.1.2 菌株与质粒 | 第23页 |
2.1.3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 | 第23-27页 |
2.1.3.1 各种酶 | 第23页 |
2.1.3.2 各种生化试剂 | 第23-24页 |
2.1.3.3 各种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 第24-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6页 |
2.2.1 构建植物转基因表达载体的一般步骤 | 第27-30页 |
2.2.1.1 PCR引物设计 | 第27页 |
2.2.1.2 PCR扩增目的片段 | 第27页 |
2.2.1.3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7-28页 |
2.2.1.4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8页 |
2.2.1.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热激法) | 第28页 |
2.2.1.6 大肠杆菌的菌落PCR鉴定 | 第28-29页 |
2.2.1.7 质粒DNA的提取 | 第29页 |
2.2.1.8 质粒DNA的酶切验证 | 第29页 |
2.2.1.9 DNA片段的回收(试剂盒法) | 第29页 |
2.2.1.10 目的DNA片段与质粒DNA片段的连接 | 第29-30页 |
2.2.2 根癌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 第30页 |
2.2.2.1 根癌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0页 |
2.2.2.2 液氮冷冻法转化农杆菌 | 第30页 |
2.2.3 拟南芥的栽培与转化 | 第30-31页 |
2.2.3.1 拟南芥的栽培 | 第30-31页 |
2.2.3.2 拟南芥的转化 | 第31页 |
2.2.4 植物总DNA的提取 | 第31页 |
2.2.5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31-32页 |
2.2.6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2-33页 |
2.2.7 总RNA的反转录及定量分析 | 第33页 |
2.2.8 ABR1的组织定位 | 第33页 |
2.2.9 GUS染色 | 第33-34页 |
2.2.10 ABA的萌发率实验 | 第34页 |
2.2.11 酵母双杂交 | 第34-35页 |
2.2.11.1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页 |
2.2.11.2 酵母双杂共转过程 | 第34-35页 |
2.2.12 拟南芥杂交 | 第35页 |
2.2.13 三引物法鉴定T-DNA插入突变体 | 第35-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3.1 Abscisic acid resistance 1(abr1)突变体的鉴定与表型分析 | 第36-39页 |
3.1.1 abr1突变体的鉴定 | 第36-37页 |
3.1.2 abr1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37-39页 |
3.1.2.1 abr1突变体果荚与莲座叶的表型分析 | 第37页 |
3.1.2.2 abr1突变体对ABA不敏感 | 第37-39页 |
3.2 ABR1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39-41页 |
3.2.1 GUS染色分析ABR1的表达 | 第39-41页 |
3.2.2 ABR1的亚细胞定位 | 第41页 |
3.3 ABR1过量表达体的表型分析 | 第41-43页 |
3.3.1 ABR1过量表达体的表型分析 | 第41-42页 |
3.3.2 ABR1过量表达体对ABA的敏感性 | 第42-43页 |
3.4 ABR1蛋白与VAP27蛋白的互作研究 | 第43-45页 |
3.4.1 ABR1蛋白的结构与分析 | 第43页 |
3.4.2 ABR1蛋白可与VAP27蛋白相互作用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