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局部敏感性和混合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技术研究难点第10-13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技术研究难点第12-13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14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4-16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16-23页
    2.1 人脸识别基本流程第16-21页
        2.1.1 人脸检测第16-17页
        2.1.2 图像预处理第17-18页
        2.1.3 特征提取第18-19页
        2.1.4 分类识别第19-21页
    2.2 稀疏表征理论第21-23页
        2.2.1 稀疏表示第21-22页
        2.2.2 分组稀疏第22-23页
第三章 基于局部敏感性分组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研究第23-43页
    3.1 基于局部敏感性分组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第23-25页
        3.1.1 概述第23页
        3.1.2 LS-GSRC算法实现第23-25页
    3.2 基于核局部敏感性分组稀疏的极限学习机人脸识别算法第25-30页
        3.2.1 极限学习机第25-28页
        3.2.2 LS-GSE算法实现第28-30页
    3.3 模拟试验及分析第30-43页
        3.3.1 实验数据集第30页
        3.3.2 LS-GSRC实验与结果分析第30-33页
        3.3.3 LS-GSE实验与结果分析第33-43页
第四章 基于非级联Gabor特征的混合稀疏表示方法的鲁棒人脸识别第43-53页
    4.1 Gabor特征概述第43-44页
    4.2 基于非级联Gabor特征的混合稀疏表示人脸识别算法第44-47页
        4.2.1 混合稀疏表示第44-45页
        4.2.2 算法实现第45-47页
    4.3 模拟试验及分析第47-53页
        4.3.1 实验数据集第47页
        4.3.2 模拟实验第47-51页
        4.3.3 实验分析第51-5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6页
    5.1 总结第53-54页
    5.2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DABOOST和BP的车标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压缩粒子滤波的改进目标跟踪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