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 | 第13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研究区背景及数据处理 | 第16-29页 |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第16-17页 |
·自然资源条件 | 第17-20页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气候 | 第17-18页 |
·土壤 | 第18-19页 |
·水文 | 第19页 |
·植被 | 第19-20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0-21页 |
·人口情况 | 第20页 |
·经济数据 | 第20-21页 |
·数据资料处理 | 第21-29页 |
·数据来源 | 第21页 |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1-24页 |
·影像分类 | 第24-26页 |
·分类结果的精确度评价 | 第26-27页 |
·监督分类后处理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演变分析 | 第29-49页 |
·研究区土地利用总体状况分析 | 第29-32页 |
·1990 年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和分布 | 第29-30页 |
·2000 年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和分布 | 第30-31页 |
·2010 年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和分布 | 第31-32页 |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2-46页 |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动态分析 | 第32-35页 |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及特点分析 | 第35-42页 |
·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性分析 | 第42-46页 |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 | 第46-49页 |
·马尔科夫模型原理 | 第46-47页 |
·北部湾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 第47-48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第4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9-62页 |
·驱动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49-55页 |
·自然驱动力 | 第49-50页 |
·社会经济驱动力 | 第50-55页 |
·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定量分析 | 第55-62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5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步骤 | 第55-57页 |
·变量指标选择 | 第57页 |
·计算结果和分析 | 第57-62页 |
第5章 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 第62-67页 |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62-63页 |
·人均耕地面积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 | 第62页 |
·土地利用区域性差异大 | 第62-63页 |
·建设用地增长快,建设占用耕地比例过大 | 第63页 |
·土地开发、整理深度不够,土地利用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 第63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措施 | 第63-67页 |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第63-64页 |
·合理引导经济发展,和谐处理经济与资源的关系 | 第64页 |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 第64-65页 |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 第65页 |
·建立耕地保护机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的动态平衡 | 第65-66页 |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7-70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表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