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 主观幸福感 | 第10-11页 |
1.2 性格优势 | 第11-14页 |
1.3 性别角色 | 第14-17页 |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17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3 研究的实施:不同性别角色视域下性格优势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 第19-22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19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19-20页 |
3.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3.5 研究工具 | 第20-21页 |
3.6 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 第21-2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2-47页 |
4.1 性格优势结构要素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2-25页 |
4.2 被试性别角色分化情况及在性格优势量表、主管幸福感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4.3 不同性别角色下大学生性格优势及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 第27-32页 |
4.3.1 不同性别角色下大学生性格优势的差异比较 | 第27-31页 |
4.3.1.1 在不同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的差异比较 | 第27-30页 |
4.3.1.2 在不同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的差异比较 | 第30-31页 |
4.3.2 不同性别角色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比较 | 第31-32页 |
4.4 在性别角色分化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 第32-39页 |
4.4.1 在双性化性别角色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4.4.1.1 在双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2-34页 |
4.4.1.2 在双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4页 |
4.4.2 在女性化性别角色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4-37页 |
4.4.2.1 在女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4.4.2.2 在女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6-37页 |
4.4.3 在男性化性别角色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7-39页 |
4.4.3.1 在男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7-38页 |
4.4.3.2 在男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38-39页 |
4.5 在性别角色分化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 第39-47页 |
4.5.1 在双性化性别角色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39-42页 |
4.5.1.1 在双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4.5.1.2 在双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4.5.2 在女性化性别角色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2-45页 |
4.5.2.1 在女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4.5.2.2 在女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4.5.3 在男性化性别角色下,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4.5.3.1 在男性化性别角色下,24项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4.5.3.2 在男性化性别角色下,六大美德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7-53页 |
5.1 大学生性格优势的特点 | 第47-49页 |
5.2 不同性别角色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 第49-50页 |
5.3 大学生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讨论 | 第50-52页 |
5.4 关于本研究的不足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结论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一 | 第59-63页 |
总体幸福感量表(样卷) | 第60-61页 |
优势行动价值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 (样卷) | 第61-62页 |
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Sex Role Scales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样卷) | 第62-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