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解酒功能饮料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第14-26页 |
1. 材料 | 第14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2. 方法 | 第14-19页 |
2.1 葛根-绿豆饮料的配制 | 第14-15页 |
2.2 葛根-绿豆饮料的方法学考察 | 第15-16页 |
2.3 葛根-绿豆饮料的微生物考察 | 第16-19页 |
3. 结果 | 第19-25页 |
3.1 葛根-绿豆饮料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 第19-22页 |
3.2 葛根-绿豆饮料的微生物考察结果 | 第22-25页 |
4. 讨论 | 第25页 |
5. 结论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解酒功能饮料的工艺优化研究 | 第26-36页 |
1. 材料 | 第26-27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2. 方法 | 第27-29页 |
2.1 葛根-绿豆饮料的制备 | 第27页 |
2.2 葛根-绿豆饮料的黄酮含量测定 | 第27页 |
2.3 饮料的pH优化 | 第27页 |
2.4 加热温度优化 | 第27-28页 |
2.5 加热时间优化 | 第28页 |
2.6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添加 | 第28页 |
2.7 糊精的添加 | 第28-29页 |
3. 结果 | 第29-35页 |
3.1 标准曲线结果 | 第29-30页 |
3.2 饮料pH优化结果 | 第30页 |
3.3 加热温度优化结果 | 第30-31页 |
3.4 加热时间优化结果 | 第31-32页 |
3.5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添加结果 | 第32-33页 |
3.6 糊精的添加结果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页 |
5.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葛根-绿豆功能饮料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36-62页 |
1. 材料 | 第36-38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1.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7-38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2. 方法 | 第38-47页 |
2.1 小鼠“先酒后药”血中乙醇含量测定 | 第38-39页 |
2.2 葛根-绿豆饮料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39-47页 |
3. 结果 | 第47-59页 |
3.1 小鼠“先酒后药”血中乙醇含量测定结果 | 第47-50页 |
3.2 葛根-绿豆饮料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50-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5.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综述 | 第67-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