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 政策空间视角 | 第11-13页 |
(二) 代理人视角 | 第13-16页 |
1. 经济人特征 | 第13-14页 |
2. 结构特征 | 第14-16页 |
(三) 文化嵌入性视角 | 第16-18页 |
三、案例描述与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四、低保落实的微观运作过程 | 第20-36页 |
(一) 低保政策的传递与解读 | 第20-23页 |
(二) 低保的选择性执行过程 | 第23-31页 |
1. “心知肚明”的家计调查 | 第23-25页 |
2. 无民参与的民主评议 | 第25-26页 |
3. 低保的审批:“悬浮的乡镇政权” | 第26-27页 |
4. 公示:一张照片定乾坤 | 第27-29页 |
5. 只加不减:动态管理空有其表 | 第29-31页 |
(三) 村民:沉默的大多数 | 第31-32页 |
(四) 低保户:从接受被动的赐予到积极主动的争取 | 第32-36页 |
五、低保落实过程中的“双重逻辑” | 第36-46页 |
(一) 作为社会保护方式的农村低保 | 第36-39页 |
1. 底层村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 第36-37页 |
2. 低保“保”在何处? | 第37-39页 |
3. 站好了“保护岗”的农村低保 | 第39页 |
(二) 低保作为一种社会控制手段 | 第39-46页 |
1. 获得政治支持 | 第40-41页 |
2. 利益交换机制 | 第41-42页 |
3. 福利补偿手段 | 第42-43页 |
4. 以一儆百:驯化村民 | 第43-46页 |
六、“双重逻辑”的合法性基础 | 第46-50页 |
(一) 组织化监督的落实使低保能够为贫困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驾护航 | 第47-48页 |
(二) 去集体化过程中的基层治理困境为“社会控制”谋求合法性 | 第48-50页 |
七、结论与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