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地方政府建设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发展都市农业为例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2-16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4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5.1 地方政府 | 第14-15页 |
1.5.2 服务型地方政府 | 第15页 |
1.5.3 都市农业 | 第15-16页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6页 |
2.1.2 治理和善治理论 | 第16-17页 |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页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22页 |
2.2.1 关于都市农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2.2.2 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8-19页 |
2.2.3 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9-22页 |
3. 国内外服务型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成功经验 | 第22-29页 |
3.1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 | 第22-25页 |
3.1.1 法国巴黎模式 | 第23页 |
3.1.2 新加坡模式 | 第23-24页 |
3.1.3 日本模式 | 第24-25页 |
3.2 国外服务型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 | 第25-27页 |
3.2.1 政府规划合理 | 第25页 |
3.2.2 政府政策支持 | 第25-26页 |
3.2.3 政府扶持高科技发展 | 第26-27页 |
3.2.4 政府鼓励合作组织 | 第27页 |
3.3 国内服务型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 | 第27-29页 |
3.3.1 上海市服务型政府的经验 | 第27-28页 |
3.3.2 北京市朝阳区服务型政府的经验 | 第28-29页 |
4 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现状 | 第29-43页 |
4.1 门头沟区区情 | 第29-32页 |
4.1.1 门头沟区概况 | 第29-30页 |
4.1.2 门头沟区经济状况 | 第30-32页 |
4.2 门头沟区政府规划与都市农业定位 | 第32-34页 |
4.2.1 区政府的发展规划 | 第32-33页 |
4.2.2 区都市农业定位 | 第33-34页 |
4.3 门头沟区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现状 | 第34-38页 |
4.3.1 区政府发展都市农业的整体概况 | 第34-35页 |
4.3.2 区政府发展设施农业的状况 | 第35-37页 |
4.3.3 区政府发展休闲观光业的状况 | 第37-38页 |
4.3.4 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状况 | 第38页 |
4.4 门头沟区政府发展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4.4.1 贫困村基础薄弱,公共品供给不足 | 第39页 |
4.4.2 宣传力度不够,服务意识不足 | 第39-40页 |
4.4.3 政府投入有限,社会参与不足 | 第40-41页 |
4.4.4 金融、法律政策不完善 | 第41页 |
4.4.5 合作社缺乏引导 | 第41-43页 |
5 门头沟区政府发展都市农业不力的原因分析及反思 | 第43-52页 |
5.1 行政文化的影响 | 第43-45页 |
5.1.1 官僚主义与“官本位”思想 | 第43-44页 |
5.1.2 服务型政府执政理念反思 | 第44-45页 |
5.2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45-48页 |
5.2.1 追求效率与提供服务纠结 | 第45页 |
5.2.2 “掌舵”、“划桨”与“服务”难分 | 第45-47页 |
5.2.3 服务型政府职能反思 | 第47-48页 |
5.3 治理主体单一,公民参与不足 | 第48-50页 |
5.3.1 治理主体一元化与多元化 | 第48-49页 |
5.3.2 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反思 | 第49-50页 |
5.4 法律不健全 | 第50-52页 |
5.4.1 “人治”与“法治” | 第50页 |
5.4.2 服务型政府法治建设反思 | 第50-52页 |
6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后记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