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村级治理研究 | 第10-11页 |
1.2.2.村级财务治理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3 综合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社会治理理论 | 第18页 |
2.1.2 财务治理理论 | 第18页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4 内部控制理论 | 第19页 |
2.2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3 村级治理与村级财务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 第21-27页 |
3.1 村级治理变迁 | 第21-22页 |
3.1.1 以生产队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1页 |
3.1.2 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1-22页 |
3.1.3 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2页 |
3.1.4 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2页 |
3.2 村级财务治理变迁 | 第22-24页 |
3.2.1 以“会计核算”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3页 |
3.2.2 以“村财村管”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3页 |
3.2.3 以“会计委托代理”为主要特征的阶段 | 第23-24页 |
3.2.4 村级财务治理阶段 | 第24页 |
3.3 村级治理与村级财务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24-27页 |
3.3.1 村级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3.3.2 村级财务治理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4 村级财务治理的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4.1 样本基本情况 | 第27页 |
4.2 样本村财务治理现状 | 第27-30页 |
4.2.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27-29页 |
4.2.2 行政村基本情况分析 | 第29-30页 |
4.3 村级财务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4.3.1 部分村干部对村级财务治理目标不明确 | 第30-31页 |
4.3.2 村级组织机构参与方式、程序不明确 | 第31页 |
4.3.3 村级财务治理(三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或执行不严 | 第31-32页 |
4.3.4 村级财务治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 第32-35页 |
4.4 村级财务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8页 |
4.4.1 农村传统习惯观念对村级财务治理的影响 | 第35页 |
4.4.2 村干部受教育程度及年龄对村级财务治理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3 财会人员受教育程度及年龄对村级财务治理的影响 | 第36页 |
4.4.4 村民对村级财务的关注度对村级财务治理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5 村干部、村财会人员报酬对村级财务治理的影响 | 第37-38页 |
5 村级财务治理的框架构建 | 第38-47页 |
5.1 村级财务治理框架构建的依据 | 第38页 |
5.2 村级财务治理的目标、原则 | 第38-39页 |
5.2.1 村级财务治理的目标 | 第38-39页 |
5.2.2 村级财务治理的原则 | 第39页 |
5.3 村级财务治理的内容 | 第39-42页 |
5.3.1 村级财务治理的机构设置 | 第40页 |
5.3.2 村级财务治理的制度设计 | 第40-42页 |
5.4 村级财务治理的运行机制 | 第42-45页 |
5.5 村级财务治理的框架构建 | 第45-47页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7-49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6.2 推进村级财务治理的建议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村级财务治理研究”调查问卷 | 第54-63页 |
附表1 | 第63-65页 |
附表2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