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某型动车组动力车轴轮座区接触应力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车轴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轮轴联接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2 轮轴配合计算方法及有限元法 | 第18-24页 |
2.1 过盈配合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2.1.1 过盈配合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过盈配合的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2.2 接触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20-21页 |
2.2.1 接触问题简介 | 第20页 |
2.2.2 接触非线性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4页 |
3 影响轮轴接触界面状态因素的研究 | 第24-46页 |
3.1 轮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3.1.1 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的创建 | 第24-25页 |
3.1.2 接触和摩擦类型的处理 | 第25-27页 |
3.1.3 高速旋转下过盈量的减小效应 | 第27-28页 |
3.2 车轴受载情况分析 | 第28-32页 |
3.2.1 基于欧洲标准的载荷分析 | 第28-30页 |
3.2.2 基于日本标准的载荷分析 | 第30-32页 |
3.3 轮轴实测载荷谱 | 第32-36页 |
3.3.1 载荷标定 | 第32-34页 |
3.3.2 载荷传递系数的求解 | 第34页 |
3.3.3 载荷谱的编制 | 第34-36页 |
3.4 轮轴接触界面应力及滑移状态分析 | 第36-43页 |
3.4.1 加载方法 | 第36-37页 |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7-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4 紧急制动对轮座区接触应力影响的研究 | 第46-62页 |
4.1 热分析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3 制动盘热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49-51页 |
4.3.1 热输入模型 | 第49-50页 |
4.3.2 热对流模型 | 第50-51页 |
4.4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4.4.1 工况一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4.4.2 工况二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2页 |
5 组合工况对轮座区接触应力影响的研究 | 第62-68页 |
5.1 典型工况的接触应力 | 第62-64页 |
5.2 主应力与主应力方向计算 | 第64-65页 |
5.3 疲劳强度分析结果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6.1 结论 | 第68-70页 |
6.2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