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贡献和不足 | 第15-16页 |
1.4.1 论文的贡献 | 第15页 |
1.4.2 论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2.哈尔滨市GS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风险分析 | 第16-26页 |
2.1 GS小额贷款公司概况 | 第16-17页 |
2.2 GS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风险 | 第17-19页 |
2.2.1 合规风险 | 第17-18页 |
2.2.2 信用风险 | 第18页 |
2.2.3 操作风险 | 第18-19页 |
2.2.4 流动性风险 | 第19页 |
2.2.5 战略风险 | 第19页 |
2.3 GS小额贷款公司信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流程 | 第19-21页 |
2.3.1 贷前调查 | 第20-21页 |
2.3.2 贷款审批 | 第21页 |
2.3.3 贷后管理与追偿 | 第21页 |
2.4 GS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效果 | 第21-26页 |
2.4.1 单笔贷款平均余额增加 | 第21-22页 |
2.4.2 信贷客户结构逐渐调整 | 第22-23页 |
2.4.3 贷款投放行业逐渐集中 | 第23页 |
2.4.4 屡有贷款展期情况出现 | 第23-24页 |
2.4.5 偶发贷款提前收回现象 | 第24页 |
2.4.6 紧缩不成熟商业区域的贷款 | 第24-25页 |
2.4.7 公司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情况屡有发生 | 第25-26页 |
3.GS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6-35页 |
3.1 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整 | 第26-27页 |
3.2 GS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流程存在缺陷 | 第27-28页 |
3.3 自然人客户信贷风险的得不到有效控制 | 第28-29页 |
3.4 缺乏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价系统 | 第29-30页 |
3.5 风险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的缺失 | 第30-31页 |
3.6 贷款过于集中,违背“小额、分散”的风险控制理念 | 第31-35页 |
3.6.1 贷款过于集中于某几个行业 | 第32页 |
3.6.2 贷款资金集中于个别客户 | 第32-35页 |
4.GS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4.1 政策对小额贷款公司的限制 | 第35页 |
4.2 客户经济实力较弱 | 第35-36页 |
4.3 风险文化缺失 | 第36页 |
4.4 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 第36-39页 |
5.完善GS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对策建议 | 第39-51页 |
5.1 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 | 第39-40页 |
5.1.1 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转让业务 | 第39页 |
5.1.2 独立开发或与P2P平台合作 | 第39页 |
5.1.3 开发小额信贷资产收益权产品 | 第39-40页 |
5.2 完善公司管理结构 | 第40-42页 |
5.2.1 成立专职对各项风险进行管理的风险管理部 | 第40-41页 |
5.2.2 成立专职负责资产保全的法律资产保全部 | 第41-42页 |
5.2.3 成立专职负责贷款项目审批的审贷委员会 | 第42页 |
5.3 建立高效而科学的信贷业务流程 | 第42-45页 |
5.3.1 收集风险控制相关的各类初始信息 | 第42页 |
5.3.2 完善贷前调查环节权责 | 第42-43页 |
5.3.3 建立风险初审环节 | 第43页 |
5.3.4 将项目评审工作移交到审贷委员会 | 第43-44页 |
5.3.5 优化贷后管理工作 | 第44-45页 |
5.4 建立风险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 | 第45-46页 |
5.5 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价系统 | 第46-48页 |
5.6 建立完善的自然人客户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 第48-49页 |
5.7 建设以风险管理为指导思想的企业文化 | 第49-50页 |
5.8 聘用和培养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 第50-51页 |
5.8.1 聘用具有金融风险管理背景的人才 | 第50页 |
5.8.2 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