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 第19-21页 |
2 可变利益实体基本概念 | 第21-31页 |
2.1 可变利益实体的含义 | 第21-23页 |
2.1.1 可变利益实体的一般定义 | 第21-22页 |
2.1.2 可变利益实体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22-23页 |
2.2 可变利益实体结构产生原因 | 第23-27页 |
2.2.1 国内上市门槛高 | 第23-25页 |
2.2.2 国外风险投资的介入 | 第25页 |
2.2.3 法律法规的限制 | 第25-27页 |
2.3 可变利益实体结构的构成 | 第27-29页 |
2.4 判断可变利益实体的方法 | 第29页 |
2.5 协议控制与股权控制的对比 | 第29-31页 |
3 可变利益实体会计处理方法 | 第31-39页 |
3.1 会计主体的确认 | 第31-32页 |
3.1.1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 第31-32页 |
3.1.2 国际会计准则 | 第32页 |
3.1.3 中国会计准则 | 第32页 |
3.2 控制的定义及其合并范围 | 第32-35页 |
3.2.1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 第33-34页 |
3.2.2 国际会计准则 | 第34-35页 |
3.2.3 中国会计准则 | 第35页 |
3.3 关联交易 | 第35-36页 |
3.4 可变利益实体的计量 | 第36页 |
3.5 信息披露 | 第36-38页 |
3.5.1 美国通用会计准则 | 第37页 |
3.5.2 国际会计准则 | 第37页 |
3.5.3 中国会计准则 | 第37-38页 |
3.6 可变利益实体相关会计处理小结 | 第38-39页 |
4 阿里巴巴相关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 第39-45页 |
4.1 案例公司简介 | 第39-42页 |
4.1.1 阿里巴巴以可变利益实体结构海外上市的原因 | 第39-40页 |
4.1.2 阿里巴巴可变利益实体结构的构成 | 第40-42页 |
4.2 可变利益实体结构涉及的会计处理问题 | 第42-45页 |
4.2.1 会计主体的认定 | 第42-43页 |
4.2.2 合并的范围 | 第43页 |
4.2.3 关联交易的处理 | 第43-44页 |
4.2.4 可变利益实体的初始及后续计量 | 第44页 |
4.2.5 信息披露情况 | 第44-45页 |
5 可变利益实体相关会计处理的建议 | 第45-49页 |
5.1 引入“主要受益人”概念 | 第45页 |
5.2 明确控制标准和合并范围 | 第45-46页 |
5.3 明确相关会计计量方法 | 第46页 |
5.4 规范关联交易 | 第46-47页 |
5.5 完善会计信息披露 | 第47-49页 |
6 启示及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