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红外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3-32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可供选择的红外透明导电薄膜体系第14-23页
        1.2.1 金属薄膜第14-15页
        1.2.2 金属网栅第15-17页
        1.2.3 超结构薄膜第17-19页
        1.2.4 以氧化物为代表的n、p型透明导电薄膜第19-21页
        1.2.5 新型透明碳材料薄膜第21-23页
    1.3 红外透明导电氧化物的实现方法第23-30页
        1.3.1 以扩展透过范围为目的来实现红外透明导电功能第23-28页
        1.3.2 以提高红外透明薄膜导电性为目的来实现红外透明导电功能第28-30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2章 材料制备及实验方法第32-41页
    2.1 实验设计第32页
    2.2 薄膜的制备第32-37页
        2.2.1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制备材料及工艺过程第32-35页
        2.2.2 钌掺杂氧化钇薄膜的制备工艺第35-37页
    2.3 制备薄膜样品的表征第37-41页
        2.3.1 厚度表征第37页
        2.3.2 结构表征第37-38页
        2.3.3 成分及化学键合表征第38-39页
        2.3.4 电学性能表征第39-40页
        2.3.5 光学性能表征第40页
        2.3.6 力学性能表征第40-41页
第3章 等离子体轰击辅助制备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结构和光电性能第41-72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生长速率第41-42页
    3.3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微结构第42-51页
        3.3.1 表面形貌第42-46页
        3.3.2 晶体结构第46-51页
    3.4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成分及化学键合态第51-59页
        3.4.1 成分表征第51-52页
        3.4.2 元素化学键合态第52-59页
    3.5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的光电性能第59-64页
        3.5.1 电学性能变化第59-61页
        3.5.2 光学性能变化第61-64页
    3.6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显微硬度第64-65页
    3.7 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薄膜表面能态第65-70页
    3.8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4章 磁控共溅射制备N型钌掺杂氧化钇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第72-89页
    4.1 引言第72页
    4.2 钌掺杂氧化钇薄膜沉积速率第72-73页
        4.2.1 功率大小对钌掺杂氧化钇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第72-73页
        4.2.2 衬底温度对钌掺杂氧化钇薄膜沉积速率的影响第73页
    4.3 钌掺杂氧化钇薄膜的表面形貌第73-76页
    4.4 钌掺杂氧化钇薄膜的晶体结构第76-77页
    4.5 钌掺杂氧化钇薄膜成分及化学键合态第77-85页
        4.5.1 成分表征第77-79页
        4.5.2 元素化学键合态第79-85页
    4.6 电学和光学性能第85-88页
        4.6.1 电学性能第85-86页
        4.6.2 光学性能第86-88页
    4.7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红外透明导电机理分析及应用第89-108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红外透明导电机理分析第89-91页
    5.3 硫化锌窗.镀制中、远红外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第91-98页
        5.3.1 镀制中红外透明导电氧化物第91-92页
        5.3.2 镀制远红外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第92-93页
        5.3.3 提高膜层与硫化锌基底镀膜的结合性和光学性能第93-98页
    5.4 二氧化硅镜头防热辐射保护膜第98-99页
        5.4.1 实验步骤第99页
        5.4.2 实验结果第99页
    5.5 具有电磁屏蔽效果座舱盖的膜系第99-106页
        5.5.1 实验步骤第100-102页
        5.5.2 膜层综合性能检测第102-106页
    5.6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结论第108-109页
创新点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个人简历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形貌钙钛矿型氧化物、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催化和气敏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拓扑的蛋白质互作预测及相关内容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