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及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卫星导航定位授时的基本理论 | 第14-28页 |
2.1 时间系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 第14-16页 |
2.1.1 时间系统 | 第14-15页 |
2.1.2 时间系统之间的转换 | 第15-16页 |
2.2 授时技术的发展 | 第16-18页 |
2.2.1 常用的授时技术手段 | 第16-17页 |
2.2.2 卫星授时的特点和优越性 | 第17-18页 |
2.3 GPS 单站授时基本观测方程 | 第18-22页 |
2.3.1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 GPS 授时法 | 第18页 |
2.3.2 观测方程 | 第18-20页 |
2.3.3 解算方法 | 第20-22页 |
2.4 误差来源及基本改正 | 第22-27页 |
2.4.1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 第22-24页 |
2.4.2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 第24-25页 |
2.4.3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 第25-26页 |
2.4.4 其他外部环境误差 | 第26-27页 |
2.5 GPS 授时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GPS/GLONASS 单站授时 | 第28-37页 |
3.1 GLONASS 的发展概述 | 第28-30页 |
3.1.1 GLONASS 现代化 | 第28-29页 |
3.1.2 GPS 和 GLONASS 使用上的差异 | 第29-30页 |
3.2 PPP 技术在 GLONASS 中的应用分析 | 第30-33页 |
3.2.1 基于 PPP 的 GLONASS 解算模式 | 第30-31页 |
3.2.2 用 GLONASS 进行精密单点定位的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3.3 基于 PPP 技术的 GPS/GLONASS 授时结果分析 | 第33-36页 |
3.3.1 GPS 和 GLONASS 的 PPP 授时结果 | 第33-34页 |
3.3.2 GPS 和 GLONASS 授时结果比较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GPS 单站授时改进算法研究 | 第37-48页 |
4.1 接收机原子钟时频特性 | 第37-39页 |
4.1.1 原子钟的偏差变化特性 | 第37-38页 |
4.1.2 原子钟的稳定性评定 | 第38-39页 |
4.2 基于 PPP 模式的单站授时改进算法分析 | 第39-42页 |
4.2.1 基于原子钟钟差模型的改进算法 | 第39页 |
4.2.2 基于坐标约束的改进算法 | 第39-40页 |
4.2.3 算例对比 | 第40-42页 |
4.3 钟差序列的事后平滑处理和质量评价 | 第42-47页 |
4.3.1 事后平滑处理的必要性和常用方法 | 第42-43页 |
4.3.2 基于 Vondark 方法的平滑处理和质量评价 | 第43-44页 |
4.3.3 算例及结果比对 | 第44-46页 |
4.3.4 结论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GPS/GLONASS 时差监测分析和预报 | 第48-60页 |
5.1 时差成因和常规处理方法 | 第48-51页 |
5.1.1 时差的成因分析 | 第48-50页 |
5.1.2 系统时差的常规处理方法 | 第50-51页 |
5.2 伪距组合定位获取时差 | 第51-53页 |
5.2.1 伪距组合定位的基础条件 | 第51-52页 |
5.2.2 组合伪距求解时差的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5.3 时差解算与规律分析 | 第53-58页 |
5.3.1 软件实现 | 第53页 |
5.3.2 算例分析 | 第53-55页 |
5.3.3 时差规律分析 | 第55-58页 |
5.3.4 结论 | 第58页 |
5.4 时差预报方法探讨 | 第58-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