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基于GIS的秦岭火地塘林场原生森林景观格局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第9-21页
    §1.1 景观生态学的历史渊源及其进展第9-14页
    §1.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第14-18页
    §1.3 森林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面临的任务第18-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21-23页
    §2.1 研究区自然条件概况第21页
    §2.2 研究区植被概况第21-23页
第三章 研究方法第23-29页
    §3.1 研究的目标与技术路线第23-24页
    §3.2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第24页
    §3.3 景观结构研究的指标与方法第24-29页
第四章 火地塘景观要素构成第29-36页
    §4.1 火地塘原生森林景观类型的划分第29-31页
    §4.2 研究区主要森林类型第31-32页
    §4.3 不同分类级别各类景观要素的优势度分析第32-36页
第五章 景观要素类型的垂直梯度及趋势面分析第36-47页
    §5.1 景观要素类型的垂直梯度分析第36-42页
        5.1.1 研究区不同海拔高度带的面积分配第36-37页
        5.1.2 各高度带景观要素优势度分析第37-41页
        5.1.3 各高度带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分析第41-42页
    §5.2 景观要素的空间趋势分析第42-47页
        5.2.1 研究区主要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趋势第43-44页
        5.2.2 景观要素沿海拔及坡度梯度空间趋势分析第44-45页
        5.2.3 景观要素沿海拔及坡向梯度空间趋势分析析第45-46页
        5.2.4 景观要素沿坡度及坡向梯度空间趋势分析第46-47页
第六章 火地塘原生森林景观异质性研究第47-63页
    §6.1 火地塘森林景观要素构成的异质性第47-53页
        6.1.1 景观的斑块密度与边缘密度第47-50页
        6.1.2 景观聚集度分析第50-52页
        6.1.3 景观多样性与均匀度分析第52-53页
    §6.2 森林景观空间结构特征第53-63页
        6.2.1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第53-60页
        6.2.2 观要素空间相邻度分析第60-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作者简介第72-73页
附图1 火地塘1958年森林经理调查小班图第73-74页
附图2 火地塘林区数字地形模型第74-75页
附图3 森林经理调查小班图的地理分布图第75-76页
附图4 火地塘海拔五级高程分级面积分布图第76-77页
附图5 火地塘原生森林景观一级分类图第77-78页
附图6 火地塘原生森林景观二级分类图第78-79页
附图7 火地塘原生森林景观三级分类图第79-80页
附图8 火地塘原生森林景观四级分类图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ipt基因的导入
下一篇:采用锁相同步切换技术的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