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9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2-2 创新点 | 第9页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 第9-1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2-1 产业集群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 第11-12页 |
§2-2 基于FDI视角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 第12-15页 |
2-2-1 外资进入集群的方式 | 第12页 |
2-2-2 外资嵌入的集群分类 | 第12-13页 |
2-2-3 集群中的外资公司与非集群中外资公司的区别 | 第13页 |
2-2-4 外资进入对集群的作用 | 第13页 |
2-2-5 集群对外资企业的吸引作用 | 第13-14页 |
2-2-6 外资企业促进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2-2-7 外资企业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的影响 | 第15页 |
§2-3 简要评述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研究 | 第16-25页 |
§3-1 外资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 第16-21页 |
3-1-1 外资与产业集群的产生 | 第16-17页 |
3-1-2 外资与产业集群的开放条件 | 第17-18页 |
3-1-3 外资与产业集群的内部协作 | 第18-20页 |
3-1-4 外资与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 第20-21页 |
§3-2 产业集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致影响 | 第21-23页 |
3-2-1 资源获取和利用优势 | 第21页 |
3-2-2 创新创业优势 | 第21-22页 |
3-2-3 市场效率优势 | 第22页 |
3-2-4 扩张优势 | 第22-23页 |
3-2-5 社会资本和环境模拟优势 | 第23页 |
§3-3 结论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环渤海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 第25-48页 |
§4-1 环渤海地区利用外资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 | 第25-33页 |
4-1-1 环渤海地区利用外资现状 | 第25-29页 |
4-1-2 环渤海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 | 第29-32页 |
4-1-3 结论 | 第32-33页 |
§4-2 外商直接投资与环渤海产业集群的关联性检验 | 第33-37页 |
4-2-1 指标的选取 | 第33页 |
4-2-2 模型的建立 | 第33-34页 |
4-2-3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34-35页 |
4-2-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35-36页 |
4-2-5 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 | 第36-37页 |
§4-3 环渤海产业集群吸引外资能力的评价 | 第37-43页 |
4-3-1 指标的选取 | 第37页 |
4-3-2 因子分析法 | 第37-39页 |
4-3-3 因子分析结果及结果解析 | 第39-43页 |
§4-4 环渤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集群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3-48页 |
4-4-1 灰色关联理论的介绍 | 第43-45页 |
4-4-2 指标的选取 | 第45页 |
4-4-3 环渤海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集群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第45-47页 |
4-4-4 灰色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第五章 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1 将集群发展战略与引资战略相结合 | 第48页 |
§5-2 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外资企业的当地根治性 | 第48-49页 |
§5-3 培养外资产业集群所需人才 | 第49-50页 |
§5-4 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进区域产业集群向全球化产业链条延伸 | 第50页 |
§5-5 政府间接参与产业集群、建立区域合作领导机制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