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平台民事责任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滴滴打车概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滴滴打车模式 | 第12-14页 |
一、“互联网+租赁车”模式 | 第12-13页 |
二、“互联网+私家车”模式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滴滴出行平台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4-18页 |
一、平台与司机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4-17页 |
二、平台与乘客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滴滴打车客运合同的成立 | 第18-22页 |
一、滴滴打车客运服务合同的主体 | 第18-19页 |
二、滴滴打车客运服务合同的成立过程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滴滴出行平台的缔约过失责任问题 | 第22-28页 |
第一节 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平台缔约过失责任的来源--强制缔约 | 第23-27页 |
一、强制缔约制度概述 | 第23-24页 |
二、强制承诺应适用于滴滴打车 | 第24-26页 |
三、强制价格适用于滴滴打车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缔约过失责任下平台的赔偿范围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滴滴出行平台的违约责任问题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平台应当承担的义务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平台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形 | 第29-34页 |
一、迟延履行 | 第30-31页 |
二、拒绝履行 | 第31-32页 |
三、不完全履行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平台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 | 第34-36页 |
一、继续履行 | 第34页 |
二、赔偿损失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滴滴出行平台的侵权责任问题 | 第36-43页 |
第一节 道路事故责任的分担机制 | 第37-38页 |
一、交强险先行赔付 | 第37-38页 |
二、平台按照无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 | 第38页 |
第二节 平台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 | 第38-40页 |
一、交通事故类侵权 | 第38-39页 |
二、利用隐私侵权 | 第39页 |
三、人身攻击型侵权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平台承担侵权责任的具体方式 | 第40-43页 |
一、平台承担替代责任 | 第40-41页 |
二、平台和司机承担不真正连带责任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