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概述第13-15页
    一、捕后羁押的内涵与特征第13页
    二、捕后羁押审查的必要性第13-14页
    三、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性质第14页
    四、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14-15页
        (一) 保障人权原则第15页
        (二) 无罪推定原则第15页
        (三) 程序正义原则第15页
第二章 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现状考察第15-28页
    一、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立法进程第15-16页
    二、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立法规定第16-19页
        (一) 关于审查主体的规定第17页
        (二) 关于启动审查程序的规定第17页
        (三) 关于审查范围的规定第17页
        (四) 关于审查内容的规定第17-18页
        (五) 关于审查方式的规定第18页
        (六) 关于审查期限和周期的规定第18页
        (七) 关于证明机制的规定第18页
        (八) 关于评估体系的规定第18-19页
        (九) 关于审查结果的规定第19页
        (十) 关于救济途径的规定第19页
    三、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性质第19-21页
        (一) 我国检察机关拥有的羁押必要性审查权的权力性质第19-21页
        (二) 我国当事人申请检察机关进行审查的权利性质第21页
    四、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司法实践情况第21-24页
        (一) 羁押率相比往年有所下降第21页
        (二) 逮捕率仍然居高不下第21-22页
        (三) 审查制度的实际适用率低第22页
        (四) 开展审查后的羁押改变率低第22页
        (五) 检察院缺乏开展审查工作的积极性第22-23页
        (六) 当事人申请启动审查程序难第23页
        (七) 审查程序随意第23页
        (八) 审查范围具有局限性第23页
        (九) 判断羁押必要性的依据单一保守第23-24页
    五、影响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实施的原因剖析第24-28页
        (一) 审查制度本身的原因第24-26页
            1、审查主体设置不合理第24-25页
            2、证明机制缺乏第25页
            3、审查结果缺乏刚性约束力第25-26页
        (二) 宏观视角下的原因第26-27页
            1、程序基本权未宪法化第26页
            2、司法体制原因第26页
            3、历史文化背景原因第26-27页
        (三) 微观视角下的原因第27-28页
            1、捕押合一模式的弊端第27页
            2、非羁押性替代措施不完善第27-28页
            3、羁押场所不中立第28页
            4、缺乏律师介入参与第28页
第三章 对域外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考察第28-39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制度考察第28-32页
        (一) 英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29-30页
            1、审查主体第29页
            2、羁押的适用条件第29页
            3、审查决定的效力第29页
            4、救济途径第29-30页
        (二) 美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30-32页
            1、审查主体第30页
            2、审查模式第30-31页
            3、羁押的适用条件第31页
            4、救济途径第31-32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的制度考察第32-35页
        (一) 法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32-34页
            1、审查主体第32-33页
            2、羁押的适用条件第33页
            3、审查决定的效力第33页
            4、诉讼化的审查模式第33页
            5、对被羁押者的救济第33-34页
        (二) 德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34-35页
            1、审查主体第34页
            2、羁押的适用条件第34页
            3、审查方式第34-35页
            4、司法复查和提出抗告的救济制度第35页
    三、其他国家的制度考察第35-38页
        (一) 日本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35-36页
            1、审查主体第35-36页
            2、羁押的适用条件第36页
            3、审查方式第36页
            4、抗告以及持续性审查的等救济制度第36页
        (二) 俄罗斯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第36-38页
            1、审查制度的确立历程第36-37页
            2、羁押的适用条件第37页
            3、决定羁押的主体第37-38页
            4、审查方式第38页
    四、各国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8-39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基本构想第39-48页
    一、完善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应当遵循的原则第39-40页
        (一) 羁押例外原则第39-40页
        (二) 司法授权原则第40页
        (三) 比例性原则第40页
    二、完善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具体思路第40-44页
        (一) 审查主体的重构第40页
        (二) 审查启动的重设第40-41页
        (三) 法院不启动审查时的救济方式第41页
        (四) 审查范围的扩大第41-42页
        (五) 审查内容的完善第42页
        (六) 审查方式的重建第42页
        (七) 合理确定审查的期限和周期第42页
        (八) 正确构建审查的证明机制第42-43页
        (九) 规制审查的法律后果第43页
        (十) 完善审查的救济途径第43-44页
    三、完善我国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相关配套制度第44-48页
        (一) 不受无理强制措施的权利宪法化第44-45页
            1、不受无理强制措施的权利入宪第44-45页
            2、不受无理强制措施的权利之救济途径入宪第45页
        (二) 司法体制的改革第45-46页
            1、取消检察院“法律监督者”的地位第45页
            2、削弱公安机关的超强势地位第45-46页
            3、司法权独立,构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构造第46页
        (三) 社会文化理念的革新第46页
        (四) 重构捕押制度——捕押分离第46页
        (五) 完善羁押替代性措施第46-47页
            1、完善取保候审第46-47页
            2、取消监视居住第47页
        (六) 改造羁押场所第47页
        (七) 引入律师介入参与机制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未成年被告人在刑事审判环节的权利保障
下一篇:“滴滴出行”平台民事责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