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湿地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1.1.1 湿地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1.2 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 藻类植物的概述 | 第15-16页 |
1.3 藻类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概述 | 第16-18页 |
1.4 藻类植物功能类群及C-R-S生长策略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1.5 Q指数 | 第19页 |
1.6 多样性指数 | 第19-20页 |
1.7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2.1 采样点设置 | 第21-22页 |
2.2.2 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第22-23页 |
2.2.3 理化因子的测定 | 第23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3-26页 |
2.3.1 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23-24页 |
2.3.2 多样性分析 | 第24页 |
2.3.3 Q指数分析 | 第24页 |
2.3.4 相关性分析 | 第24-25页 |
2.3.5 聚类分析及MDS排序分析 | 第25-26页 |
第3章 金河湾湿地藻类植物时空分布特征 | 第26-40页 |
3.1 藻类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 第26-34页 |
3.1.1 2015年藻类植物种类分布特征 | 第27-30页 |
3.1.2 2016年藻类植物种类分布特征 | 第30-34页 |
3.1.3 藻类植物种类分布年际变化 | 第34页 |
3.2 藻类植物丰度分布特征 | 第34-37页 |
3.2.1 2015年藻类植物丰度季节分布特征 | 第35-36页 |
3.2.2 2016年藻类植物丰度季节分布特征 | 第36-37页 |
3.3 讨论 | 第37-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金河湾湿地藻类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40-54页 |
4.1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 第40-43页 |
4.1.1 评价标准 | 第40页 |
4.1.2 评价结果 | 第40-43页 |
4.2 Simpson优势度指数(D) | 第43-45页 |
4.2.1 评价标准 | 第43页 |
4.2.2 评价结果 | 第43-45页 |
4.3 Margalef多样性指数(H) | 第45-47页 |
4.3.1 评价标准 | 第45页 |
4.3.2 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4.4 Pielou均匀度指数(J) | 第47-50页 |
4.4.1 评价标准 | 第47页 |
4.4.2 评价结果 | 第47-50页 |
4.5 多样性阈值(Dv) | 第50-52页 |
4.5.1 评价标准 | 第50页 |
4.5.2 评价结果 | 第50-52页 |
4.6 讨论 | 第52-53页 |
4.7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金河湾湿地藻类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54-72页 |
5.1 金河湾湿地水环境因子分布特征 | 第54-61页 |
5.1.1 水温(WT) | 第54-55页 |
5.1.2 电导率(SpCond.) | 第55页 |
5.1.3 溶解氧(DO) | 第55-56页 |
5.1.4 氧化还原电位(ORP) | 第56-57页 |
5.1.5 浊度(Tur) | 第57页 |
5.1.6 pH值 | 第57页 |
5.1.7 叶绿素(Chl) | 第57-58页 |
5.1.8 总磷(TP) | 第58-59页 |
5.1.9 总氮(TN) | 第59页 |
5.1.10 化学需氧量(COD) | 第59-61页 |
5.2 金河湾湿地藻类植物与环境因子CCA相关分析 | 第61-63页 |
5.2.1 2015年CCA分析结果 | 第61-62页 |
5.2.2 2016年CCA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5.3 讨论 | 第63-64页 |
5.4 小结 | 第64-72页 |
第6章 金河湾湿地藻类植物功能类群及生长策略分布特征 | 第72-87页 |
6.1 藻类植物功能类群的分布特征 | 第72-80页 |
6.1.1 藻类植物功能类群季节分布特征 | 第72-74页 |
6.1.2 藻类植物功能类群空间分布特征 | 第74-80页 |
6.2 藻类植物生长策略分布特征 | 第80-81页 |
6.2.1 藻类植物生长策略季节分布 | 第80页 |
6.2.2 藻类植物生长策略空间分布 | 第80-81页 |
6.3 藻类植物功能组水质评价Q Index | 第81-84页 |
6.3.1 评价标准 | 第81-82页 |
6.3.2 评价结果 | 第82-84页 |
6.4 讨论 | 第84-86页 |
6.5 小结 | 第86-87页 |
第7章 金河湾湿地藻类植物群落结构聚类分析 | 第87-100页 |
7.1 2015年藻类植物群落结构聚类及MDS排序分析 | 第87-91页 |
7.2 2016年藻类植物群落结构聚类及MDS排序分析 | 第91-97页 |
7.3 讨论 | 第97-98页 |
7.4 小结 | 第98-100页 |
结论 | 第100-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