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对苏轼文艺思想的影响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0-11页 |
三、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苏轼的易学背景 | 第13-19页 |
一、宋代易学 | 第13-15页 |
(一) 研“易”兴起 | 第13-14页 |
(二)“易”学在蜀 | 第14-15页 |
二、苏轼家学 | 第15-17页 |
三、《东坡易传》 | 第17-19页 |
(一) 《东坡易传》的创作 | 第17-18页 |
(二) 《东坡易传》的思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周易》对苏轼文艺创作论的影响 | 第19-28页 |
一、《周易》与苏轼的诗文创作论 | 第19-25页 |
(一) 养学之道 | 第20-21页 |
(二) 成文之道 | 第21-22页 |
(三) 言意之道 | 第22-23页 |
(四) 为文之道 | 第23-25页 |
二、《周易》与苏轼的书画创作论 | 第25-28页 |
(一) 学以聚之 | 第25-26页 |
(二) 立象尽意 | 第26-27页 |
(三) 穷理尽性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周易》对苏轼文艺批评论的影响 | 第28-38页 |
一、《周易》与苏轼的诗文批评论 | 第28-33页 |
(一) 同与异 | 第28-30页 |
(二) 饰与素 | 第30-31页 |
(三) 言与意 | 第31-32页 |
(四) 刚与柔 | 第32-33页 |
二、《周易》与苏轼的书画批评论 | 第33-38页 |
(一) 书如其人 | 第33-34页 |
(二) 画中有诗 | 第34-35页 |
(三) 自出新意 | 第35-36页 |
(四) 阴阳合德 | 第36-37页 |
(五) 同归殊途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周易》之“易”与苏轼之“通” | 第38-43页 |
一、《周易》的变易思想与苏轼的儒释道思想 | 第38-40页 |
(一)“生生之谓易” | 第38-39页 |
(二) 儒释道的融合 | 第39-40页 |
二、《周易》中的万物之理与苏轼的文艺思想 | 第40-43页 |
(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 第40-41页 |
(二) 诗、文、书、画论的融会贯通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