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2.1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1.2.2 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3 述评 | 第16-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与影响渠道 | 第19-22页 |
2.1 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 第19页 |
2.1.1 资金聚集与引导 | 第19页 |
2.1.2 金融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 第19页 |
2.2 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渠道 | 第19-22页 |
2.2.1 间接融资 | 第20页 |
2.2.2 直接融资 | 第20-21页 |
2.2.3 保险资金的支持与保障 | 第21-22页 |
第3章 河北省金融业发展及产业结构现状 | 第22-36页 |
3.1 河北省金融业发展现状 | 第22-30页 |
3.1.1 间接融资 | 第22-23页 |
3.1.2 直接融资 | 第23-26页 |
3.1.3 保险业 | 第26-30页 |
3.2 河北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30-31页 |
3.3 河北省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的紧迫性 | 第31-36页 |
3.3.1 钢铁行业引发的产业结构问题久悬未决 | 第31-33页 |
3.3.2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 | 第33-36页 |
第4章 金融助推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 第36-45页 |
4.1 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 第36-40页 |
4.1.1 产业结构优化率(ISR) | 第36-37页 |
4.1.2 金融效率指标(SLR) | 第37页 |
4.1.3 金融相关率指标(FIR) | 第37-40页 |
4.2 实证分析与检验过程 | 第40-43页 |
4.2.1 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 | 第40-42页 |
4.2.3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2-43页 |
4.3 实证过程总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基于实证结果的金融助推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45-49页 |
5.1 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5.1.1 金融相关率正向促进作用较弱 | 第45页 |
5.1.2 金融效率提升抑制产业结构优化 | 第45-46页 |
5.1.3 产业结构优化率与金融效率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 | 第46页 |
5.1.4 产业结构优化率与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 | 第46页 |
5.2 金融助推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问题 | 第46-49页 |
5.2.1 资金供给端缺乏合理引导 | 第46-47页 |
5.2.2 产业结构优化与金融效率提升的良性互动尚未形成 | 第47页 |
5.2.3 直接融资规模占比过低 | 第47-48页 |
5.2.4 保险业支持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力度需要提升 | 第48-49页 |
第6章 河北省金融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6.1 加强政府引导,合理规划金融资源流向 | 第49-50页 |
6.1.1 加强金融创新,增强相应企业扶持力度 | 第49页 |
6.1.2 发展与完善“政银保”业务 | 第49-50页 |
6.1.3 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 第50页 |
6.2 坚持金融发展水平与金融效率水平齐头并进 | 第50-51页 |
6.3 扩大直接融资市场规模,降低企业成本 | 第51页 |
6.3.1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加融资形式 | 第51页 |
6.3.2 完善债券市场建设,增强企业发债能力 | 第51页 |
6.4 进一步提升保险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资金支持与保障作用 | 第51-52页 |
6.5 增加金融供给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层次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