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离子交换法从云母中提钾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钾资源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1.1 钾资源应用 | 第14页 |
1.1.2 我国钾资源分布 | 第14-15页 |
1.1.2.1 可溶性钾资源 | 第14-15页 |
1.1.2.2 难溶性钾资源 | 第15页 |
1.1.3 难溶性含钾矿物提钾工艺 | 第15-17页 |
1.1.3.1 直接法 | 第16页 |
1.1.3.2 湿化学法 | 第16页 |
1.1.3.3 煅烧法 | 第16-17页 |
1.1.3.4 高压水热法 | 第17页 |
1.1.3.5 生物法 | 第17页 |
1.2 云母族矿物简介 | 第17-22页 |
1.2.1 云母族矿物分类 | 第19-22页 |
1.2.1.1 白云母亚族 | 第20页 |
1.2.1.2 黑云母亚族 | 第20-21页 |
1.2.1.3 锂云母亚族 | 第21-22页 |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选题依据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8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4-28页 |
2.1.1 水云母原矿分析 | 第24-25页 |
2.1.2 黑云母原矿分析 | 第25-28页 |
2.1.3 实验药品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2.3 实验仪器以及表征手段 | 第29-38页 |
2.3.1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2 表征手段 | 第30-38页 |
2.3.2.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30页 |
2.3.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第30页 |
2.3.2.3 火焰光度计 | 第30-31页 |
2.3.2.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3.2.5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1页 |
2.3.2.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1页 |
2.3.2.7 红外分析 | 第31-34页 |
2.3.2.8 穆斯堡尔谱分析 | 第34-38页 |
第3章 水云母中提钾工艺及机理研究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8页 |
3.3 氧化处理对水云母提钾率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工艺参数选择 | 第41-46页 |
3.4.1 交换阳离子 | 第41页 |
3.4.2 Ba~(2+)浓度 | 第41-43页 |
3.4.3 反应温度 | 第43-44页 |
3.4.4 反应时间 | 第44-46页 |
3.5 水云母提钾机理研究 | 第46-51页 |
3.5.1 提钾产物的物相分析 | 第46-47页 |
3.5.2 产物结构内钒元素的价态分析 | 第47-48页 |
3.5.3 产物结构内-OH振动频率变化 | 第48-50页 |
3.5.4 水云母结构演变及提钾机理 | 第50-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黑云母中提钾工艺及机理研究 | 第52-85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3 氧化处理对黑云母提钾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不同工艺参数对黑云母提钾率的影响 | 第54-60页 |
4.4.1 反应温度 | 第54-56页 |
4.4.2 反应时间 | 第56-59页 |
4.4.4 盐酸量 | 第59-60页 |
4.5 黑云母提钾机理研究 | 第60-83页 |
4.5.1 产物结构受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61-64页 |
4.5.1.1 层间结构阳离子环境 | 第61-62页 |
4.5.1.2 Si-O键振动频率 | 第62-64页 |
4.5.2 产物结构受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4-70页 |
4.5.2.1 层间结构新出现的蛭石型晶格 | 第64-65页 |
4.5.2.2 Si-O键振动模式 | 第65-70页 |
4.5.3 产物结构受盐酸量的影响 | 第70-80页 |
4.5.3.1 蛭石层晶格的变化 | 第70-72页 |
4.5.3.2 八面体空位中的氧化过程 | 第72-77页 |
4.5.3.3 Si-O键振动模式转变 | 第77-80页 |
4.5.4 产物结构受提取次数的影响 | 第80-82页 |
4.5.4.1 云母层晶格逐渐向蛭石层晶格转变 | 第80-81页 |
4.5.4.2 四面体层振动模式的转变 | 第81-82页 |
4.5.5 黑云母结构演变及提钾机理 | 第82-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5-87页 |
5.1 结论 | 第85-86页 |
5.2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