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1.1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9-15页 | 
| 2 《高士传》成书背景考 | 第15-37页 | 
| 2.1 成书时间 | 第16-17页 | 
| 2.2 成书背景 | 第17-37页 | 
| 2.2.1 社会背景:防范政治风险 | 第17-22页 | 
| 2.2.2 学术背景:隐逸之风渐盛、杂传体制趋熟 | 第22-31页 | 
| 2.2.3 个人动机:以羸弱之躯,成立言不朽、厉浊激贪之事 | 第31-37页 | 
| 3 《高士传》编纂考 | 第37-67页 | 
| 3.1 选士标准 | 第37-58页 | 
| 3.1.1 选士标准的缘起 | 第37-38页 | 
| 3.1.2 具体选士标准:隐居、不仕、善终 | 第38-45页 | 
| 3.1.3 选士标准的印证:“执节若夷齐,去就若两龚” | 第45-47页 | 
| 3.1.4 辨析高士、逸士、达士 | 第47-58页 | 
| 3.2 史料来源 | 第58-63页 | 
| 3.3 编纂方法 | 第63-67页 | 
| 4 《高士传》著录、散佚与版本考 | 第67-93页 | 
| 4.1 著录考论 | 第67-73页 | 
| 4.2 散佚考论 | 第73-86页 | 
| 4.2.1 散佚时间 | 第73-74页 | 
| 4.2.2 辑佚源 | 第74-86页 | 
| 4.3 辑本考论 | 第86-93页 | 
| 4.3.1 现存辑本情况 | 第86-87页 | 
| 4.3.2 辑本比较 | 第87-93页 | 
| 5 《高士传》的思想 | 第93-105页 | 
| 5.1 以隐济世 | 第93-98页 | 
| 5.1.1 表现:心怀时政 | 第93-95页 | 
| 5.1.2 以隐济世原因考论 | 第95-98页 | 
| 5.2 女性观 | 第98-105页 | 
| 5.2.1 《高士传》中的女性 | 第98-100页 | 
| 5.2.2 女性观成因 | 第100-105页 | 
| 6 《高士传》的价值 | 第105-115页 | 
| 6.1 社会价值 | 第105-112页 | 
| 6.1.1 改善社会风气 | 第105-107页 | 
| 6.1.2 树立隐士榜样 | 第107-112页 | 
| 6.2 学术价值 | 第112-115页 | 
| 7 结语 | 第115-117页 | 
| 致谢 | 第117-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