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广州段粪便污染指示菌介水传播过程中的分布特征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大肠埃希氏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大肠埃希氏菌简介 | 第13页 |
1.2.2 大肠埃希氏菌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拟杆菌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拟杆菌简介 | 第15页 |
1.3.2 拟杆菌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微生物污染检测技术概述 | 第16-19页 |
1.4.1 传统检测技术 | 第16-17页 |
1.4.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17-19页 |
1.5 微生物介水传播过程中分布特征的概述 | 第19-21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3-25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 试验分析项目与检测方法 | 第25-28页 |
2.2.1 常规指标测定及方法 | 第25-26页 |
2.2.2 传统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测定 | 第26页 |
2.2.3 水样中微生物的qPCR测定 | 第26-28页 |
第3章 珠江广州段微生物污染特征研究 | 第28-41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材料及方法 | 第28-3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3.1 河流微生物浓度状况分析 | 第30-32页 |
3.3.2 粪便污染指示菌和各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2-37页 |
3.3.3 粪便污染指示菌和拟杆菌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3.3.4 拟杆菌微生物溯源研究 | 第38-40页 |
3.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大肠埃希氏菌介水传播过程中的分布特征 | 第41-51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41-43页 |
4.2.1 样品及试剂 | 第41页 |
4.2.2 离心分离实验 | 第41-42页 |
4.2.3 静置分离实验 | 第42页 |
4.2.4 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9页 |
4.3.1 极限粒径的计算 | 第43-44页 |
4.3.2 离心分离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特征 | 第44-46页 |
4.3.3 静置分离过程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4.3.4 大肠埃希氏菌的活性对其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拟杆菌介水传播过程中的分布特征 | 第51-58页 |
5.1 前言 | 第51页 |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5.2.1 样品及试剂 | 第51页 |
5.2.2 离心分离实验 | 第51-52页 |
5.2.3 静置分离实验 | 第52页 |
5.2.4 分析方法 | 第5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5.3.1 极限粒径的计算 | 第52-53页 |
5.3.2 拟杆菌的存在状态 | 第53-55页 |
5.3.3 拟杆菌自身衰减作用对其分布特征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4 分离前后水体微生物水质状况分析 | 第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页 |
6.3 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