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立法背景 | 第12-16页 |
第一节 考试实体法规的规制无力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考试程序法规存在漏洞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侵犯法益之分析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关于组织考试作弊罪侵犯法益的不同观点 | 第16页 |
第二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侵犯了复杂法益 | 第16-20页 |
第三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客观违法要件 | 第20-34页 |
第一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行为主体 | 第20页 |
第二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行为对象 | 第20-31页 |
一、国家考试之范畴 | 第21-22页 |
二、法律之范畴 | 第22-23页 |
三、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范畴 | 第23-31页 |
第三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中组织行为的内涵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中作弊的含义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主观责任要件 | 第34-36页 |
第一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主观罪过 | 第34页 |
第二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犯罪目的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犯罪动机 | 第35-36页 |
第五章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司法认定 | 第36-43页 |
第一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完成形态 | 第36-37页 |
第二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的未完成形态 | 第37-38页 |
第三节 试析情节严重 | 第38-40页 |
第四节 组织考试作弊罪与他罪的区分 | 第40-43页 |
一、该罪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及居民身份证罪的区分 | 第40页 |
二、该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区分 | 第40-41页 |
三、该罪与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分 | 第41-42页 |
四、该罪与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的区分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