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考试作弊犯罪及立法现状概述 | 第11-17页 |
第一节 考试作弊行为的危害性分析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我国考试作弊犯罪的立法规定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考试作弊行为入刑之简要评析 | 第13-17页 |
一、考试作弊行为入刑的进步意义 | 第13-15页 |
二、考试作弊行为入刑之立法评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考试作弊犯罪法律适用中争议问题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法益侵害之判断 | 第17-24页 |
一、“考试秩序”的内涵界定 | 第17-19页 |
二、“考试”与“国家考试”之区分标准 | 第19-22页 |
三、“法律规定”范围过宽还是过窄?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法益侵害行为之表现 | 第24-28页 |
一、“作弊”行为的内涵界定 | 第24-25页 |
二、本罪“组织”行为与一般共同犯罪中组织行为之比较 | 第25-26页 |
三、本罪“帮助”行为与一般帮助行为之比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考试作弊犯罪行为关系界限 | 第28-31页 |
第一节 考试作弊犯罪之罪与非罪的界定 | 第28-29页 |
一、该类犯罪与一般的考试违规行为之区分 | 第28-29页 |
二、该类犯罪是否以行为人违反所参加考试之考试规定为前提 | 第29页 |
第二节 考试作弊犯罪之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分析 | 第29-31页 |
一、组织考试作弊罪与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之界限 | 第29-30页 |
二、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之界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考试作弊犯罪的罪责判断 | 第31-34页 |
一、考试作弊犯罪的共同犯罪形态分析 | 第31-32页 |
二、考试作弊犯罪的犯罪形态问题分析 | 第32-33页 |
三、考试作弊犯罪的罪数分析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