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场与车辙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20页 |
1.2.1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机理及类型 | 第8-9页 |
1.2.2 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因素 | 第9-13页 |
1.2.3 沥青路面车辙的预估和模拟 | 第13-18页 |
1.2.4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预防和处置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福建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调查与成因分析 | 第23-42页 |
2.1 福建省高速公路与沥青路面概况 | 第23-26页 |
2.1.1 福建高速公路路网分布 | 第23-24页 |
2.1.2 福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 | 第24-26页 |
2.2 福建省高速公路路面病害现状调查 | 第26-31页 |
2.2.1 福泉高速公路 | 第26-27页 |
2.2.2 福银高速公路 | 第27-28页 |
2.2.3 泉厦高速公路 | 第28-29页 |
2.2.4 厦漳、漳诏高速公路 | 第29-30页 |
2.2.5 罗宁、罗长、福宁高速公路 | 第30-31页 |
2.3 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特征总结 | 第31-33页 |
2.4 福建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影响因素 | 第33-40页 |
2.4.1 夏季炎热高温 | 第33-34页 |
2.4.2 交通荷载 | 第34-36页 |
2.4.3 降雨量大 | 第36页 |
2.4.4 高速公路多长纵坡 | 第36-37页 |
2.4.5 路面结构形式 | 第37页 |
2.4.6 沥青混合料类型 | 第37-38页 |
2.4.7 路面施工养护管理水平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温度场研究 | 第42-72页 |
3.1 影响沥青路面温度场的环境因素 | 第42-44页 |
3.1.1 福建省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 | 第42-43页 |
3.1.2 福建省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43-44页 |
3.2 福建省沥青路面温度场监测 | 第44-48页 |
3.2.1 实测方案 | 第44-45页 |
3.2.2 观测仪器 | 第45页 |
3.2.3 观测路段温度传感器布设 | 第45-47页 |
3.2.4 温度场实测 | 第47-48页 |
3.3 沥青路面温度场特征分析 | 第48-53页 |
3.3.1 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 | 第48-49页 |
3.3.2 路面内不同结构层温度随时间变化 | 第49-50页 |
3.3.3 不同地区和结构类型的温度场比较 | 第50-53页 |
3.4 温度场预估模型建立 | 第53-70页 |
3.4.1 统计回归预估模型 | 第54-61页 |
3.4.2 数值分析预估模型[42-49] | 第61-68页 |
3.4.3 福建省区域路面温度场极值推荐 | 第68-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连续变温条件下福建沥青路面车辙数值分析 | 第72-99页 |
4.1 车辙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72-79页 |
4.1.1 沥青路面材料性质及参数 | 第73-76页 |
4.1.2 荷载及胎压参数 | 第76-77页 |
4.1.3 荷载作用时间 | 第77-78页 |
4.1.4 荷载作用温度 | 第78-79页 |
4.2 车辙有限元计算模型及结果 | 第79-87页 |
4.2.1 有限元模型及参数 | 第79-80页 |
4.2.2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0-87页 |
4.3 重载交通下路面车辙计算 | 第87-93页 |
4.3.1 重载交通概述 | 第88页 |
4.3.2 计算参数 | 第88-90页 |
4.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0-93页 |
4.4 路面结构组合对车辙的影响分析计算 | 第93-97页 |
4.4.1 基层类型对车辙的影响 | 第93-95页 |
4.4.2 沥青混合料厚度对车辙的影响 | 第95-9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五章 福建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技术与对策 | 第99-121页 |
5.1 福建省沥青路面车辙预估与评价 | 第99-107页 |
5.1.1 不同因素对车辙的影响 | 第99-101页 |
5.1.2 基于数值结果统计分析的车辙预估 | 第101页 |
5.1.3 基于等效气温的车辙预估与评价 | 第101-107页 |
5.2 基于车辙控制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 第107-110页 |
5.2.1 基于车辙等效的重载交通轴载换算 | 第107-109页 |
5.2.2 基于车辙控制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 第109-110页 |
5.3 福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技术 | 第110-120页 |
5.3.1 混合料材料选择 | 第110-114页 |
5.3.2 路面材料与结构的统一 | 第114-117页 |
5.3.3 沥青路面施工控制与养护管理技术 | 第117-12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21-125页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21-122页 |
6.2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2-123页 |
6.3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23-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介 | 第13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