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1章 产业组织理论介绍 | 第10-18页 |
1.1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第10-14页 |
1.1.1 哈佛学派与 SCP 分析范式 | 第10-12页 |
1.1.2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 | 第12-13页 |
1.1.3 产业组织进一步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 多市场接触竞争理论 | 第14-15页 |
1.3 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理论 | 第15-16页 |
1.4 相关领域研究情况 | 第16-18页 |
第2章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结构 | 第18-35页 |
2.1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管制政策沿革 | 第18-20页 |
2.1.1 初创及政府管制时期 | 第18页 |
2.1.2 政企分开和市场化改革开始 | 第18-19页 |
2.1.3 兼并重组,放松管制阶段 | 第19-20页 |
2.2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发展状况 | 第20-22页 |
2.3 市场外部因素 | 第22-29页 |
2.3.1 市场需求增长预测和展望 | 第22-24页 |
2.3.2 替代产品的威胁 | 第24-26页 |
2.3.3 消费者结构和议价能力 | 第26-27页 |
2.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 第27-29页 |
2.4 市场内部因素 | 第29-34页 |
2.4.1 集中度 | 第29-31页 |
2.4.2 在横向细分市场的企业支配能力 | 第31-32页 |
2.4.3 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 第32-34页 |
2.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行为 | 第35-50页 |
3.1 价格和数量竞争行为 | 第35-40页 |
3.1.1 竞争现象 | 第35-36页 |
3.1.2 中国民航业价格竞争的伯川德模型(Bertrand) | 第36-37页 |
3.1.3 中国民航业数量竞争的古诺模型(Cournot) | 第37-38页 |
3.1.4 中国民航业动态斯塔克博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 | 第38-39页 |
3.1.5 中国民航业重复博弈模型 | 第39-40页 |
3.2 产品策略 | 第40-46页 |
3.2.1 霍特林(Hotelling)模型对横向差异的分析 | 第40-43页 |
3.2.2 网络经济和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 第43-46页 |
3.3 航空企业组织调整 | 第46-50页 |
第4章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绩效分析 | 第50-61页 |
4.1 运能增长水平 | 第50-52页 |
4.2 竞争绩效 | 第52-59页 |
4.2.1 行业利润情况 | 第52-53页 |
4.2.2 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 第53-55页 |
4.2.3 运营效率 | 第55-57页 |
4.2.4 中外航班均衡性比较 | 第57-59页 |
4.3 行业的技术进步 | 第59-60页 |
4.4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系统分析和未来展望 | 第61-67页 |
5.1 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系统分析 | 第61-63页 |
5.2 中国民航运输市场未来展望和建议 | 第63-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1 近年来航空业重组事件 | 第72-73页 |
附录2 航空运输产业政策变化风险 | 第73-75页 |
附录3 世界主要航空联盟情况 | 第75-77页 |
附录4 主要民营航空公司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2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