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1 异丙隆农药 | 第10-14页 |
1.1 异丙隆的化学结构、性质、使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 异丙隆的环境行为 | 第11-13页 |
1.3 异丙隆引发的环境问题 | 第13-14页 |
2 植物抗逆性及自由基 | 第14-18页 |
2.1 植物抗逆性 | 第14-15页 |
2.2 活性氧的定义及产生 | 第15-16页 |
2.3 活性氧的危害 | 第16-18页 |
3 抗氧化系统 | 第18-23页 |
3.1 抗氧化酶系 | 第18-21页 |
3.2 抗氧化剂类 | 第21-23页 |
4 有机污染物对植物的生物标记研究 | 第23-25页 |
5 电泳技术 | 第25-26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异丙隆对小麦发芽的影响 | 第31-35页 |
1 试验材料、药品 | 第31页 |
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3 方法及试验 | 第31-32页 |
3.1 种子萌发试验 | 第31-32页 |
3.2 芽长和根长抑制试验 | 第32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4页 |
4.1 异丙隆对两种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 第32页 |
4.2 异丙隆对小麦芽长根长的抑制效应的毒性-剂量效应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异丙隆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5-45页 |
1 试验材料及药品 | 第35页 |
2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6-37页 |
3.1 土壤性质分析 | 第36页 |
3.2 植物生长 | 第36页 |
3.3 单株植物根长芽长的测定 | 第36页 |
3.4 单株植物叶、根干重的测定 | 第36-37页 |
3.5 小麦叶、根中TBARS的含量测定 | 第37页 |
3.6 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3.7 小麦叶、根中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3.8 小麦叶、根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含量的测定 | 第37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4.1 异丙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 异丙隆对小麦叶、根组织中TBARS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 异丙隆对小麦叶片中叶绿素(CHL)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4 异丙隆对小麦叶、根组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5 异丙隆对小麦叶、根组织中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异丙隆对小麦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 第45-57页 |
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45-46页 |
2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6-48页 |
3.1 抗氧化酶活力的测定 | 第46-47页 |
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7-48页 |
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4.1 异丙隆对小麦叶、根组织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 第48-53页 |
4.2 异丙隆对异丙隆对小麦SOD、POD、CAT同工酶酶谱的影响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