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本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2.1 我国城市综合污水的特点和处理规模 | 第14-15页 |
2.1.1 城市综合污水的特点 | 第14-15页 |
2.1.2 城市综合污水处理的规模 | 第15页 |
2.2 城市综合污水的常用处理工艺 | 第15-18页 |
2.2.1 氧化沟工艺和它的改进型 | 第16页 |
2.2.2 A~2/O工艺和它的改进型 | 第16页 |
2.2.3 SBR工艺和它的改进型 | 第16-17页 |
2.2.4 MBR工艺 | 第17-18页 |
2.3 A~2/O工艺简介 | 第18-21页 |
2.3.1 A~2/O工艺脱氮除磷机理 | 第18-19页 |
2.3.2 A~2/O工艺的发展 | 第19-21页 |
2.3.3 A~2/O的应用实例 | 第21页 |
2.4 MBR工艺简介 | 第21-26页 |
2.4.1 MBR工艺的特点 | 第22-24页 |
2.4.2 MBR工艺应用领域和实例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中试实验 | 第26-49页 |
3.1 实验背景 | 第26-33页 |
3.1.1 嘉兴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2 工艺设计基本要求 | 第27-29页 |
3.1.3 污水处理备选工艺 | 第29-32页 |
3.1.4 中试的目的 | 第32-33页 |
3.2 实验内容 | 第33-34页 |
3.3 中试实验对象 | 第34-35页 |
3.4 中试实验装置 | 第35-41页 |
3.4.1 方案一(水解酸化+改良型 A~2/O工艺)实验装置 | 第35-38页 |
3.4.2 方案二(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实验装置 | 第38-41页 |
3.5 分析方法及实验仪器 | 第41-44页 |
3.5.1 分析项目 | 第41-42页 |
3.5.2 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3.5.3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3.6 中试实施步骤 | 第44-49页 |
3.6.1 污泥培养、处理装置启动阶段 | 第44-45页 |
3.6.2 确定较优工况过程阶段 | 第45-47页 |
3.6.3 在较优工况下测试阶段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中试结果与讨论 | 第49-79页 |
4.1 进水水质的分析研究 | 第49-54页 |
4.1.1 进水水质情况 | 第49-53页 |
4.1.2 进水波动性分析 | 第53页 |
4.1.3 进水生物处理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4.2 方案一处理效果分析 | 第54-61页 |
4.2.1 试验期间方案一出水水质 | 第55-58页 |
4.2.2 第一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4.2.3 第二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2.4 第三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3 方案二处理效果分析 | 第61-66页 |
4.3.1 试验期间方案二出水水质 | 第61-64页 |
4.3.2 第一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3.3 第二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页 |
4.3.4 第三阶段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4.4 方案一、二综合比较 | 第66-78页 |
4.4.1 技术可靠性比较 | 第66-73页 |
4.4.2 处理成本比较 | 第73-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9-82页 |
5.1 结论 | 第79-80页 |
5.2 建议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