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

订单农业主体协作选择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8-13页
ABSTRACT第13-20页
第1章 总论第21-39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21-22页
        1.1.1 研究背景第21页
        1.1.2 问题提出第21-22页
    1.2 文献综述第22-34页
        1.2.1 文献回顾第22-33页
        1.2.2 文献评价第33-34页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34-36页
        1.3.1 研究目的第34-35页
        1.3.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36-37页
        1.4.1 研究思路第36-37页
        1.4.2 研究方法第37页
    1.5 研究数据及处理第37-38页
        1.5.1 调研设计与实施第37-38页
        1.5.2 数据获取与处理第38页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8-39页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39-49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与辨析第39-41页
        2.1.1 订单农业第39-40页
        2.1.2 纵向协作第40-41页
    2.2 理论基础第41-49页
        2.2.1 契约理论第41-42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第42-44页
        2.2.3 委托代理理论第44-45页
        2.2.4 合作博弈理论第45-46页
        2.2.5 分工理论第46-49页
第3章 订单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规律性第49-59页
    3.1 订单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第49-54页
        3.1.1 美国第49-51页
        3.1.2 法国第51-52页
        3.1.3 日本第52-54页
    3.2 订单农业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第54-56页
        3.2.1 共性特点第54-55页
        3.2.2 差异性比较第55-56页
    3.3 订单农业发展的规律性第56-59页
        3.3.1 协作对象多样化第56-57页
        3.3.2 协作内容纵深化第57页
        3.3.3 协作模式多元化第57-59页
第4章 理论分析框架第59-85页
    4.1 逻辑线索与情景设置第59-61页
        4.1.1 分析逻辑线索第59-60页
        4.1.2 协作情景设置第60-61页
    4.2 协作主体及形式界定第61-65页
        4.2.1 主体解构与界定第61-63页
        4.2.2 协作形式与界定第63-65页
    4.3 主体行为与形式选择第65-72页
        4.3.1 协作主体选择机理第66-67页
        4.3.2 协作形式选择机理第67-72页
    4.4 协作选择影响因素拓展及作用机理第72-85页
        4.4.1 协作主体选择的影响因素拓展及作用机理第73-75页
        4.4.2 协作形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拓展及作用机理第75-85页
第5章 订单农业中主体协作选择的现状与评价第85-107页
    5.1 样本的总体概况与特征第85-88页
        5.1.1 农户样本总体情况第85-86页
        5.1.2 合作社样本总体情况第86-87页
        5.1.3 涉农企业样本总体情况第87-88页
    5.2 协作选择基本特征第88-98页
        5.2.1 农户视角协作主体选择的基本特征第88-92页
        5.2.2 合作社视角协作形式选择的基本特征第92-94页
        5.2.3 涉农企业视角协作形式选择的基本特征第94-98页
    5.3 协作选择的绩效分析第98-107页
        5.3.1 农户视角协作主体选择的绩效评价第98-103页
        5.3.2 合作社视角协作形式选择的绩效评价第103-104页
        5.3.3 企业视角协作形式选择的绩效评价第104页
        5.3.4 协作选择的绩效分析与基本判断第104-107页
第6章 基于农户视角的订单农业协作主体选择实证第107-117页
    6.1 模型建立与估计方法第107-108页
    6.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08-111页
        6.2.1 变量选取第108-111页
        6.2.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11页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11-115页
    6.4 结论性评价第115-117页
第7章 基于合作社视角的订单农业协作形式选择实证第117-129页
    7.1 模型建立与估计方法第117-119页
    7.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19-123页
        7.2.1 变量选取第119-120页
        7.2.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20-123页
    7.3 实证证结果与分析第123-128页
        7.3.1 实证结果及检验第123-124页
        7.3.2 结果讨论和分析第124-128页
    7.4 结论性评价第128-129页
第8章 基于企业视角的订单农业协作形式选择实证第129-141页
    8.1 模型建立与方法说明第129-131页
    8.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31-134页
        8.2.1 变量选取与说明第131-132页
        8.2.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132-134页
    8.3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134-138页
        8.3.1 实证结果及检验第134-135页
        8.3.2 结果分析第135-138页
    8.4 结论性评价第138-141页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41-151页
    9.1 研究结论第141-143页
    9.2 政策建议第143-151页
        9.2.1 政府层面政策建议第144-147页
        9.2.2 农户层面政策建议第147-148页
        9.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层面政策建议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9页
附录 1第169-174页
附录 2第174-178页
附录 3第178-183页
致谢第183-185页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第185-186页

论文共1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机器人“人—机—环境”交互及系统研究
下一篇:木通中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其马兜铃酸-A衍生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