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加密集支柱沿空成巷无煤柱开采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沿空留巷技术难点总结 | 第14-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试验矿井概况 | 第18-22页 |
2.1 工作面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2 工作面生产情况 | 第19-22页 |
3 地应力及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 | 第22-38页 |
3.1 斌郎煤矿 101 采区原岩应力测试 | 第22-32页 |
3.1.1 岩样取样 | 第23页 |
3.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23-27页 |
3.1.3 标准岩石试件加工 | 第27-28页 |
3.1.4 声发射试验 | 第28-29页 |
3.1.5 地下岩体测点处的地应力计算 | 第29-32页 |
3.2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 | 第32-38页 |
3.2.1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32-33页 |
3.2.2 标准试件加工 | 第33-34页 |
3.2.3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过程 | 第34-35页 |
3.2.4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结果 | 第35-38页 |
4 理论分析及沿空留巷方案设计 | 第38-44页 |
4.1 顶板活动分析 | 第38页 |
4.2 沿空留巷支护分析 | 第38-39页 |
4.3 支护设计 | 第39-44页 |
4.3.1 采空区巷旁支护设计 | 第39-40页 |
4.3.2 沿空留巷巷内顶板支护设计 | 第40-42页 |
4.3.3 帮锚杆 | 第42-44页 |
5 数值分析 | 第44-54页 |
5.1 UDEC 数值模拟介绍 | 第44-45页 |
5.2 模型建立 | 第45页 |
5.3 采空区垮落分析 | 第45-50页 |
5.3.1 工作面走向推进方向模拟分析 | 第45-48页 |
5.3.2 工作面倾斜方向模拟分析 | 第48-50页 |
5.4 巷道变形情况 | 第50-54页 |
6 现场试验 | 第54-68页 |
6.1 N1015 工作面支护方案 | 第54-60页 |
6.1.1 工作面顶底板条件 | 第54页 |
6.1.2 巷道支护设计 | 第54-55页 |
6.1.3 普通支护区设计 | 第55-56页 |
6.1.4 超前支护加固区设计 | 第56-57页 |
6.1.5 滞后加强支护区 | 第57-59页 |
6.1.6 沿空留巷基本稳定区支护 | 第59-60页 |
6.2 矿压观测方案 | 第60-61页 |
6.3 矿压观测结果及分析 | 第61-68页 |
6.3.1 巷壁位移和顶板离层观测 | 第61-63页 |
6.3.2 锚杆(索)及支柱受力观测 | 第63-65页 |
6.3.3 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6.3.4 经济效果分析对比 | 第66-68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8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