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第1章 《资本论》的写作背景、理论来源和内容特点 | 第12-21页 |
| 1.1 写作背景 | 第12-14页 |
| 1.2 理论来源 | 第14-18页 |
| 1.2.1 古典政治经济学 | 第14-16页 |
| 1.2.2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第16-17页 |
| 1.2.3 德国古典哲学 | 第17-18页 |
| 1.3 《资本论》的内容特点 | 第18-21页 |
| 1.3.1 《资本论》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 | 第18-19页 |
| 1.3.2 《资本论》也是一部经济伦理学著作 | 第19-21页 |
| 第2章 《资本论》中的经济伦理思想 | 第21-34页 |
| 2.1 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批判 | 第21-27页 |
| 2.1.1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前提 | 第21-22页 |
| 2.1.2 资本主义生产的二重性质 | 第22-24页 |
| 2.1.3 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组织形式的批判 | 第24-26页 |
| 2.1.4 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时间的批判 | 第26-27页 |
| 2.2 对资本主义商品交换过程的批判 | 第27-30页 |
| 2.2.1 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 2.2.2 对劳动力买卖活动的批判 | 第28-30页 |
| 2.3 对资本主义分配和消费过程的批判 | 第30-31页 |
| 2.3.1 对资本主义分配过程的批判 | 第30-31页 |
| 2.3.2 对资本主义消费过程的批判 | 第31页 |
| 2.4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 第31-34页 |
| 第3章 研究《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34-40页 |
| 3.1 理论意义 | 第34-36页 |
| 3.1.1 有利于对《资本论》认识的深化 | 第34-35页 |
| 3.1.2 对于我国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 实践意义 | 第36-40页 |
| 3.2.1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37-38页 |
| 3.2.2 有利于人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 | 第38-40页 |
|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