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发票管理的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引言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 1.2.1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1.2.2 国际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 2 电子发票管理概述及理论依据 | 第14-21页 |
| 2.1 我国电子发票概述 | 第14-16页 |
| 2.1.1 电子发票的特征 | 第14-15页 |
| 2.1.2 纸质发票与电子发票的对比 | 第15-16页 |
| 2.2 电子发票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 2.2.1 税收公平理论 | 第16-17页 |
| 2.2.2 税收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 2.2.3 创新推广理论 | 第18页 |
| 2.3 电子发票推广的必要性 | 第18-21页 |
| 2.3.1 应对电子商务征税需求 | 第18-19页 |
| 2.3.2 推动国家税收现代化 | 第19页 |
| 2.3.3 提升国际竞争力 | 第19-21页 |
| 3 我国电子发票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 第21-29页 |
| 3.1 电子发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21-24页 |
| 3.1.1 电子发票的政策发展 | 第21-22页 |
| 3.1.2 电子发票全国应用情况 | 第22-23页 |
| 3.1.3 电子发票的实施效果 | 第23-24页 |
| 3.2 电子发票实施中的问题 | 第24-29页 |
| 3.2.1 应用范围局限,电子发票平台不统一 | 第24-25页 |
| 3.2.2 电子发票双轨制,推行成本成问题 | 第25-26页 |
| 3.2.3 数据关联不全面,安全成隐患 | 第26页 |
| 3.2.4 注册难监管,纳税额无影响 | 第26-29页 |
| 4 电子发票管理的经验 | 第29-33页 |
| 4.1 确定电子发票相关立法 | 第29页 |
| 4.2 建立统一服务平台 | 第29-30页 |
| 4.3 提供技术支持 | 第30-31页 |
| 4.4 分阶段推广 | 第31-33页 |
| 5 推进我国电子发票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3-39页 |
| 5.1 推进立法进程 | 第33-34页 |
| 5.1.1 确定法律地位 | 第33-34页 |
| 5.1.2 推广报销入账 | 第34页 |
| 5.2 完善实施规则 | 第34-36页 |
| 5.2.1 统一全国标准 | 第34-35页 |
| 5.2.2 建立统一平台 | 第35-36页 |
| 5.3 加强技术手段 | 第36-37页 |
| 5.3.1 实行实名制 | 第36-37页 |
| 5.3.2 加强安全设计 | 第37页 |
| 5.4 分阶段推广 | 第37-39页 |
| 5.4.1 初期试点 | 第38页 |
| 5.4.2 中期建设 | 第38页 |
| 5.4.3 后期完善 | 第38-39页 |
| 总结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