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比例原则概述 | 第11-23页 |
一、比例原则发展简述 | 第11-12页 |
二、比例原则的内容和结构 | 第12-15页 |
(一) 三阶结构 | 第12-14页 |
(二) 对三阶结构的批评及二阶结构的提出 | 第14-15页 |
三、比例原则的渊源、位阶和适用 | 第15-19页 |
(一) 渊源 | 第15-16页 |
(二) 位阶 | 第16-17页 |
(三) 适用 | 第17-19页 |
四、比例原则与其它几项近似原则的关系 | 第19-23页 |
(一) 均衡原则 | 第19-21页 |
(二) 合理原则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的发展 | 第23-39页 |
一、理论 | 第23-29页 |
(一) 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发展的理论和制度背景 | 第23-26页 |
(二) 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的提出和发展 | 第26-28页 |
(三) 对比例原则理论在我国行政法上发展的述评 | 第28-29页 |
二、立法 | 第29-30页 |
三、司法适用 | 第30-37页 |
(一) 案例 | 第30-35页 |
(二) 对比例原则在我国司法适用上的述评 | 第35-37页 |
四、对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发展的回顾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法对比例原则的借鉴 | 第39-47页 |
一、我国行政法对比例原则借鉴的意义 | 第39-40页 |
二、我国行政法对比例原则的取舍 | 第40-42页 |
(一) 内容的取舍 | 第40-41页 |
(二) 位阶的取舍 | 第41-42页 |
(三) 适用范围的取舍 | 第42页 |
三、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借鉴的路径 | 第42-47页 |
(一) 法律解释路径 | 第42-45页 |
(二) 立法、修法的路径 | 第45页 |
(三) 判例路径 | 第45-46页 |
(四) 对我国借鉴比例原则路径的综合分析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