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

我国诉调对接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对诉调对接机制的理论认识第11-22页
 一、“诉调对接”的概念解析第11-14页
 二、“诉调对接”的性质定位第14-17页
 三、“诉调对接”的理念基础第17-22页
  (一) 纠纷解决方式的多元化理念第17-18页
  (二) 调解的独特价值理念第18-20页
  (三) 法院功能的政策性调整理念第20-22页
第二章 对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践考察第22-28页
 一、地方司法实践第22-24页
  (一) 江苏法院的诉调对接实践第22-23页
  (二) 福建莆田的诉调对接实践第23-24页
  (三) 广东东莞的诉调对接实践第24页
 二、基本内容第24-28页
第三章 对诉调对接机制运行现状的评析第28-32页
 一、成效第28-29页
 二、问题第29-32页
  (一) 高位阶立法缺失,法律依据不充分第29-30页
  (二) 保障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第30页
  (三) 调解随意性较大,程序规制不力第30-32页
第四章 对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的几点建议第32-42页
 一、模式选择第32-35页
 二、立法支持第35-36页
  (一) 加快立法步伐,支持制定单独调解法,促进调解制度规范化第35-36页
  (二) 因地制宜,允许地方享有适度变通权,创新诉调对接形式第36页
 三、制度完备第36-42页
  (一) 建立长效的诉调对接保障制度第36-37页
  (二) 建立有效的调解程序司法约束制度第37-38页
  (三) 建立规范的案件分流制度第38-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家辅助人制度研究--以医疗纠纷诉讼为视角
下一篇:论刑讯逼供的原因及遏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