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我国医疗纠纷现状评析 | 第13-21页 |
一、我国医疗纠纷诉讼现状 | 第13-16页 |
(一) 我国现行医疗技术鉴定体制 | 第13-15页 |
(二) 鉴定结论是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依据 | 第15-16页 |
二、我国医疗纠纷诉讼存在的问题 | 第16-21页 |
(一) 鉴定机构独立性与中立性产生偏移,鉴定程序缺少必要的监督 | 第16-17页 |
(二) 庭审过程中对鉴定结论的质证不够充分 | 第17-19页 |
(三) 法官裁判过分依赖鉴定结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解决医疗纠纷诉讼存在问题之对策——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 | 第21-33页 |
一、医疗纠纷诉讼中引入专家辅助人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一) 现行医疗技术鉴定制度需要设立专家辅助人制度 | 第21-22页 |
(二) 有利于强化当事人的质证能力,实现对鉴定结论有效质证 | 第22-23页 |
(三) 能够保障法官正确解读证据,做出公正判决 | 第23页 |
(四) 能够协助当事人正确分析案情,促进纠纷解决 | 第23-24页 |
(五) 有利于增加判决的信服力和当事人对判决的认同度 | 第24-25页 |
二、医疗纠纷诉讼中确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可行性 | 第25-29页 |
(一) 专家辅助人制度与我国逐步加强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相适应 | 第25-27页 |
(二) 专家辅助人制度经审判实践尝试,取得良好效果 | 第27-29页 |
三、我国现行专家辅助人制度评析 | 第29-33页 |
(一) 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二) 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分析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域外相关制度的考查与评析 | 第33-44页 |
一、美国家专家证人制度的规定 | 第33-37页 |
(一) 专家证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意见效力 | 第33页 |
(二) 专家证人的资格及选任 | 第33-34页 |
(三) 专家证言的采信 | 第34-35页 |
(四) 专家证人中立性的保障措施 | 第35-37页 |
二、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的规定 | 第37-39页 |
(一) 技术顾问的诉讼地位及其意见效力 | 第37-38页 |
(二) 技术顾问的资格及选任 | 第38页 |
(三) 技术顾问的权利与义务 | 第38-39页 |
三、日本诉讼辅助人制度的规定 | 第39-40页 |
(一) 诉讼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意见效力 | 第39-40页 |
(二) 诉讼辅助人的资格及选任 | 第40页 |
(三) 诉讼辅助人的职能 | 第40页 |
四、相关专家制度的比较与评价 | 第40-44页 |
(一) 专家意见制度的设计因国情而各具特色 | 第40-42页 |
(二) 两大法系的专家意见制度呈现相互借鉴的趋势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完善医疗纠纷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之构想 | 第44-55页 |
一、明确“鉴定人——专家辅助人”二元专家意见制度 | 第44-46页 |
(一) 界定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 | 第44-45页 |
(二) 规范专家辅助人的意见效力 | 第45-46页 |
二、规范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相关制度 | 第46-52页 |
(一) 专家辅助人的出庭资格及选任 | 第46-48页 |
(二) 专家辅助人出庭的程序设计 | 第48-49页 |
(三) 专家辅助人的职责范围 | 第49-50页 |
(四) 保障专家意见独立性与中立性的措施 | 第50-52页 |
三、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程序保障 | 第52-55页 |
(一) 完善鉴定信息公示制度 | 第52-53页 |
(二) 法官采信鉴定结论或专家辅助人意见须说明理由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