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概述 | 第10-24页 |
一、域外地区打黑除恶现象分析 | 第10-15页 |
(一) 域外地区黑社会现象分析 | 第10-12页 |
(二) 域外打黑行动分析 | 第12-15页 |
二、中国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现象分析 | 第15-24页 |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二) 国内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 | 第17-24页 |
第二章 中国“打黑除恶”现象分析 | 第24-32页 |
一、全国三次“打黑除恶”分析 | 第24-28页 |
(一) 1983 年—1986 年为期三年的“严打”斗争 | 第24-25页 |
(二) 1996 年—1997 年“严打”斗争 | 第25-26页 |
(三) 2000 年以后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 第26-28页 |
二、省市“打黑除恶”的状况 | 第28-30页 |
(一) 广东省“打黑除恶”状况 | 第28-29页 |
(二) 江苏省“打黑除恶”状况 | 第29页 |
(三) 重庆市“打黑除恶”状况 | 第29-30页 |
三、打黑行动对公众的影响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打黑除恶阶段斗争与长效机制 | 第32-40页 |
一、刑法中关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规定 | 第32-33页 |
二、刑法关于刑罚种类的规定 | 第33-34页 |
三、刑法中关于量刑方面的规定 | 第34-35页 |
四、缓刑、累犯、假释适用方面的规定 | 第35-37页 |
(一) 累犯的适用 | 第35-36页 |
(二) 缓刑的适用 | 第36页 |
(三) 减刑的适用 | 第36-37页 |
五、加强配套法律体系的建立 | 第37-38页 |
六、兼顾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权益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