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外城市洪水产汇流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城市防涝能力的概念 | 第14-15页 |
1.2.3 城市防洪涝的新技术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市暴雨的产流计算 | 第19-37页 |
2.1 流域产流模型 | 第19-25页 |
2.1.1 产流理论 | 第19-20页 |
2.1.2 流域产流的计算方法 | 第20-25页 |
2.2 城市产流计算 | 第25-34页 |
2.2.1 城市地表产流过程 | 第25-27页 |
2.2.2 城市降雨损失量计算 | 第27-29页 |
2.2.3 城市产流计算方法 | 第29-34页 |
2.3 城市产流计算方法分析 | 第34-37页 |
2.3.1 城市产流计算方法分析比较 | 第34-35页 |
2.3.2 城市产流计算方法的选择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城市暴雨的汇流计算 | 第37-51页 |
3.1 流域汇流模型 | 第37-42页 |
3.1.1 汇流理论 | 第37-38页 |
3.1.2 流域汇流的计算方法 | 第38-42页 |
3.2 城市汇流计算 | 第42-46页 |
3.2.1 城市地表汇流过程 | 第42-43页 |
3.2.2 城市汇流计算方法 | 第43-46页 |
3.3 城市汇流计算方法分析 | 第46-47页 |
3.3.1 城市汇流计算方法分析比较 | 第46-47页 |
3.3.2 城市汇流计算采用方法 | 第47页 |
3.4 城市雨水管网汇流计算方法 | 第47-51页 |
3.4.1 截流系数的确定 | 第48-51页 |
第四章 城市防涝能力模型及应用 | 第51-73页 |
4.1 城市防涝定义及特点 | 第51-53页 |
4.1.1 城市防涝的定义 | 第51页 |
4.1.2 城市防涝的现状 | 第51-53页 |
4.2 城市防涝能力模型的建立 | 第53-58页 |
4.2.1 模型的构成方法 | 第53页 |
4.2.2 地表产流计算模块 | 第53-54页 |
4.2.3 地表汇流计算模块 | 第54-55页 |
4.2.4 管网汇流计算模块 | 第55-56页 |
4.2.5 城市地表积水计算模块 | 第56-58页 |
4.3 模型的验证与应用 | 第58-73页 |
4.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8-61页 |
4.3.2 模型的验证 | 第61-67页 |
4.3.3 模型的应用 | 第67-7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建议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附录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及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