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论文研究领域及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地质信息积累与服务需求 | 第12-13页 |
1.2.2 地质信息共享与服务支撑技术发展概述 | 第13-18页 |
1.2.2.1 SIG、网格、网格GIS技术与地质调查信息网格 | 第13-15页 |
1.2.2.2 云计算和云GIS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2.2.3 大数据技术国内外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基于GIS的资源评价服务模式的发展 | 第18-19页 |
1.2.4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1 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信息服务平台框架研究 | 第20-21页 |
1.3.1.2 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空间信息集成与服务技术研究 | 第21页 |
1.3.1.3 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发现与挖掘服务技术研究 | 第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2 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信息服务平台框架 | 第23-45页 |
2.1 基础云GIS平台的T-C-V架构 | 第23-28页 |
2.1.1 概述 | 第23-26页 |
2.1.2 T-C-V关键技术融合 | 第26-28页 |
2.2 基于T-C-V架构的地质调查信息服务框架 | 第28-34页 |
2.2.1 体系架构 | 第28-29页 |
2.2.2 地质信息服务平台框架的云服务仓库与四大云中心 | 第29-34页 |
2.2.2.1 云服务仓库 | 第29-30页 |
2.2.2.2 云服务管理中心 | 第30页 |
2.2.2.3 云应用生产中心 | 第30-31页 |
2.2.2.4 云服务构件生产中心 | 第31-33页 |
2.2.2.5 地质调查云应用定制中心 | 第33-34页 |
2.3 终端应用层的地质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 第34-40页 |
2.3.1 数据服务流图 | 第35-36页 |
2.3.2 数据服务的网络链路 | 第36-37页 |
2.3.3 基于位置的智能信息服务 | 第37-40页 |
2.4 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信息服务平台门户技术 | 第40-43页 |
2.4.1 分布式结点门户技术框架 | 第40-41页 |
2.4.2 结点Portal同步机制的体系结构 | 第41-42页 |
2.4.3 结点portal资源同步实现流程 | 第42-43页 |
2.5 小结 | 第43-45页 |
3 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空间信息服务技术 | 第45-59页 |
3.1“立体一张图”:服务能力从二维向三维延伸 | 第45-47页 |
3.2 面向对象的数据一体化描述、组织与存储 | 第47-51页 |
3.2.1 二三维空间数据模型与一体化描述 | 第47-49页 |
3.2.1.1 基于关系与规则的建模机制 | 第47页 |
3.2.1.2 二维空间数据库模型 | 第47-49页 |
3.2.1.3 二三维空间数据一体化表述 | 第49页 |
3.2.2 二三三维地质数据一体化组织与存储 | 第49-51页 |
3.3 地质空间信息数据发布与发现 | 第51-54页 |
3.3.1 空间数据的发布 | 第51-52页 |
3.3.2 空间数据的发现 | 第52-54页 |
3.4 地质空间信息基础云GIS服务 | 第54-57页 |
3.4.1 二三维空间数据目录服务 | 第54-55页 |
3.4.2 基于业务逻辑的空间要素服务 | 第55-56页 |
3.4.3 基于球面模型的三维场景服务 | 第56-57页 |
3.4.4 多样化用户界面表达 | 第57页 |
3.5 小结 | 第57-59页 |
4 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发现与服务技术 | 第59-73页 |
4.1 基于云GIS的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处理框架与流程 | 第59-62页 |
4.1.1 大数据处理框架 | 第59-61页 |
4.1.1.1 资源层 | 第60页 |
4.1.1.2 汇聚层 | 第60页 |
4.1.1.3 数据挖掘与分析层 | 第60页 |
4.1.1.4 大数据应用层 | 第60-61页 |
4.1.2 大数据处理技术流程 | 第61-62页 |
4.2 基于大数据框架的数据集成服务关键技术应用 | 第62-70页 |
4.2.1 非结构化地质数据存储关键技术 | 第62-68页 |
4.2.1.1 大数据预处理技术 | 第62-63页 |
4.2.1.2 非结构化数据有序化组织管理 | 第63-68页 |
4.2.2 数据资源汇聚与快速发现技术 | 第68-69页 |
4.2.3 大数据应用层与地质信息服务平台框架对接 | 第69-70页 |
4.3 非结构化数据挖掘与分析 | 第70-72页 |
4.4 小结 | 第72-73页 |
5 在地质调查信息网格中的实践与示范 | 第73-112页 |
5.1 中国地质调查网格平台的云GIS架构提升 | 第73-78页 |
5.1.1 中国地质调查网格平台的云构架提升方法 | 第73-75页 |
5.1.2 基于云GIS架构的网格平台部署流程 | 第75页 |
5.1.3 基于云GIS架构的网格平台功能汇聚模式 | 第75-77页 |
5.1.4 基于云GIS架构的地质调查信息网格门户界面 | 第77-78页 |
5.2 基于云GIS架构的“立体一张图”服务实现 | 第78-88页 |
5.2.1 多结点数据发现与集成服务 | 第78-80页 |
5.2.2 多比例尺的地质图服务 | 第80-85页 |
5.2.2.1 多级栅格流服务 | 第80-81页 |
5.2.2.2 分布式地质图空间数据服务 | 第81-83页 |
5.2.2.3 地质图数据三维可视化 | 第83-85页 |
5.2.3 基于云GIS架构的三维模型服务实践 | 第85-88页 |
5.3 智能地质信息服务中的非结构化数据服务应用 | 第88-93页 |
5.3.1 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关于基于位置的地质信息服务功能 | 第88-91页 |
5.3.2 基于内容的数据应用服务实例 | 第91-93页 |
5.4 基于云GIS的潜力评价服务流、工作流机制试验 | 第93-110页 |
5.4.1 基于云GIS架构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功能服务 | 第93-96页 |
5.4.1.1 成矿地质体体积法介绍 | 第93-94页 |
5.4.1.2 基于云GIS架构的预测区体积计算方法设计 | 第94-96页 |
5.4.1.3 预测模型汇总 | 第96页 |
5.4.2 基于云GIS的潜力评价服务流、工作流机制 | 第96-101页 |
5.4.3 基于云GIS架构的成矿地质体体积法部署与试验 | 第101-110页 |
5.4.3.1 网格结点铁矿资源潜力评价结点数据资源部署 | 第101-102页 |
5.4.3.2 矿产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方法中间件或空间数据服务部署 | 第102-105页 |
5.4.3.3 体积法计算流程试验 | 第105-110页 |
5.5 小结 | 第110-112页 |
6 结论与创新点 | 第112-115页 |
6.1 结论 | 第112-113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113页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展望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攻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 第124-125页 |
个人简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