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域近场测量中超宽带天线的应用及优化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3-15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4-15页 |
2 天线基本概念 | 第15-29页 |
2.1 天线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1 天线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页 |
2.1.2 天线的场区 | 第15-16页 |
2.1.3 天线的方向特性及方向图 | 第16-18页 |
2.1.4 天线的方向系数与增益系数 | 第18-20页 |
2.1.5 天线带宽 | 第20-21页 |
2.2 宽带天线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 第21-24页 |
2.2.1 宽带天线定义 | 第21页 |
2.2.2 超宽带天线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3 展宽天线带宽的一般方法 | 第22-24页 |
2.3 补结构与巴贝涅原理 | 第24-26页 |
2.3.1 补结构 | 第24-25页 |
2.3.2 巴贝涅原理 | 第25-26页 |
2.4 仿真软件介绍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3 共面波导馈电的平面缝隙单极天线 | 第29-57页 |
3.1 印刷平面缝隙天线 | 第29-31页 |
3.2 共面波导分析与设计 | 第31-33页 |
3.3 缝隙结构改进 | 第33-36页 |
3.4 馈源结构改进 | 第36-53页 |
3.4.1 不同馈源结构分析比较 | 第36-37页 |
3.4.2 改进1阶结构 | 第37-40页 |
3.4.3 改进2阶-1结构 | 第40-43页 |
3.4.4 改进2阶-2结构 | 第43-46页 |
3.4.5 改进3阶结构 | 第46-53页 |
3.5 改进3阶平面印刷缝隙天线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直线渐变槽线天线(LTSA) | 第57-85页 |
4.1 渐变槽线天线概述 | 第57-58页 |
4.2 渐变槽线天线辐射机理 | 第58-59页 |
4.3 直线渐变槽线天线设计分析 | 第59-67页 |
4.3.1 馈电部分设计 | 第59-61页 |
4.3.2 辐射部分设计 | 第61-62页 |
4.3.3 整体设计及仿真 | 第62-67页 |
4.4 参数分析 | 第67-73页 |
4.4.1 改变天线槽线长度l_r | 第67-68页 |
4.4.2 改变金属板宽度w_t | 第68-70页 |
4.4.3 改变介质板厚度h | 第70-71页 |
4.4.4 改变槽线出口宽度w_r | 第71-73页 |
4.5 加反射板的适用于探头的槽天线 | 第73-83页 |
4.5.1 加反射板的槽天线参数分析 | 第73-78页 |
4.5.2 加反射板的槽天线与原天线对比 | 第78-79页 |
4.5.3 参数最优的加反射板的槽天线 | 第79-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