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3.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第15-25页 |
3.1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概念界定 | 第15页 |
3.2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 第15-18页 |
3.2.1 提问缺乏目的性 | 第16页 |
3.2.2 问题设计的没有梯度性 | 第16-17页 |
3.2.3 提问过于随意 | 第17页 |
3.2.4 候答时间过短 | 第17页 |
3.2.5 缺乏反馈评价 | 第17-18页 |
3.3 有效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 第18-21页 |
3.3.1 目的性原则 | 第18页 |
3.3.2 启发性原则 | 第18-19页 |
3.3.3 适度性原则 | 第19页 |
3.3.4 循序渐进性原则 | 第19-20页 |
3.3.5 激励性原则 | 第20页 |
3.3.6 发展性原则 | 第20-21页 |
3.4 有效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 第21-25页 |
3.4.1 提问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 第21页 |
3.4.2 提问时机要恰到好处 | 第21-22页 |
3.4.3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 | 第22页 |
3.4.4 提问后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 | 第22-23页 |
3.4.5 提问后及时作出评价 | 第23-24页 |
3.4.6 及时总结,进行教学反思 | 第24-25页 |
4.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 第25-31页 |
4.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第25-27页 |
4.1.1 问题引人 | 第25-26页 |
4.1.2 公式教学 | 第26页 |
4.1.3 公式应用 | 第26页 |
4.1.4 归纳总结 | 第26-27页 |
4.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 第27-28页 |
4.2.1 问题引人 | 第27页 |
4.2.2 性质教学 | 第27-28页 |
4.2.3 公式应用 | 第28页 |
4.2.4 归纳总结 | 第28页 |
4.3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复习课 | 第28-31页 |
4.3.1 问题引人 | 第28-29页 |
4.3.2 题组1教学 | 第29页 |
4.3.3 题组2教学 | 第29-30页 |
4.3.4 归纳总结 | 第30-31页 |
5. 结论 | 第31-33页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31-32页 |
5.2 不足与前瞻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