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9-10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网络编码技术 | 第11-24页 |
2.1 网络编码的概念及优缺点 | 第11-14页 |
2.1.1 网络编码的概念和优势 | 第11-14页 |
2.1.1.1 吞吐量 | 第11-12页 |
2.1.1.2 网络资源 | 第12-13页 |
2.1.1.3 安全性能 | 第13-14页 |
2.1.2 网络编码的不足与挑战 | 第14页 |
2.2 网络编码的基础理论 | 第14-15页 |
2.2.1 最大流最小割定律 | 第15页 |
2.2.2 网络编码理论 | 第15页 |
2.3 网络编码的研究现状与应用 | 第15-17页 |
2.4 网络编码的主要技术 | 第17-23页 |
2.4.1 非物理层网络编码 | 第17-18页 |
2.4.2 物理层网络编码 | 第18-21页 |
2.4.3 复数域网络编码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降低峰均比关键技术 | 第24-35页 |
3.1 峰均比的概念 | 第25-26页 |
3.2 峰均比中的互补累积分布函数 | 第26-27页 |
3.3 降低峰均比关键技术 | 第27-34页 |
3.3.1 限幅/过滤方法 | 第27-28页 |
3.3.2 编码方法 | 第28-29页 |
3.3.3 选择性映射方法 | 第29-30页 |
3.3.4 部分传输序列方法 | 第30-32页 |
3.3.5 动态星座扩展方法 | 第32-34页 |
3.4 降低峰均比策略优劣的衡量标准 | 第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复数域网络编码中降低误符率的预编码策略 | 第35-52页 |
4.1 复数域网络编码中的系统模型 | 第35-37页 |
4.1.1 双向中继网络模型 | 第35-36页 |
4.1.2 多用户中继网络模型 | 第36-37页 |
4.2 多址阶段的降低误符率的预编码策略 | 第37-42页 |
4.2.1 传统复数域网络编码的预编码策略 | 第38-39页 |
4.2.2 降低误符率的预编码策略 | 第39-42页 |
4.3 多址阶段预编码策略性能分析 | 第42-51页 |
4.3.1 误符率性能分析 | 第44-47页 |
4.3.2 峰均比性能分析 | 第47-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复数域网络编码中降低峰均比的选择性限幅策略 | 第52-59页 |
5.1 广播阶段的选择性限幅策略 | 第52-55页 |
5.1.1 简单星座选择性限幅策略 | 第53页 |
5.1.2 复杂星座选择性限幅策略 | 第53-55页 |
5.2 广播阶段选择性限幅策略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全文总结及主要贡献 | 第59页 |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