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对电能质量影响的分析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国外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3.2 国内光伏发电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光伏发电系统电能质量分析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光伏发电系统及电能质量概述 | 第16-25页 |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 第16-17页 |
2.1.1 光伏系统的组成 | 第16-17页 |
2.1.2 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 | 第17页 |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17-20页 |
2.2.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7-18页 |
2.2.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 第18-19页 |
2.2.3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19-20页 |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 第20-22页 |
2.3.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 第20-21页 |
2.3.2 屋顶光伏发电系统 | 第21页 |
2.3.3 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 第21-22页 |
2.4 电能质量基本概念及标准 | 第22-24页 |
2.4.1 电能质量的概念 | 第22页 |
2.4.2 电能质量的标准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光伏发电系统电能质量分析 | 第25-52页 |
3.1 光伏电池模型及输出特性 | 第25-29页 |
3.1.1 光伏电池模型 | 第25-27页 |
3.1.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27-29页 |
3.2 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电能质量分析 | 第29-33页 |
3.2.1 定电压跟踪法 | 第29-30页 |
3.2.2 扰动观察法 | 第30页 |
3.2.3 电导增量法 | 第30-31页 |
3.2.4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5 改进方法 | 第32-33页 |
3.3 DC-DC变换器的电能质量分析 | 第33-35页 |
3.4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分析 | 第35-45页 |
3.4.1 并网逆变器的结构和数学模型 | 第35-37页 |
3.4.2 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37-41页 |
3.4.3 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影响因素 | 第41-45页 |
3.5 光伏发电系统改善电能质量的措施 | 第45-50页 |
3.5.1 谐波及无功电流检测的实现 | 第45-50页 |
3.5.2 逆变器的合成指令电流设计 | 第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2-60页 |
4.1 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2-55页 |
4.2 光伏发电系统改善电能质量仿真分析 | 第55-59页 |
4.2.1 光伏发电系统对负荷无功功率的补偿效果 | 第55-57页 |
4.2.2 光伏发电系统对谐波及无功补偿效果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