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光伏建筑一体化 | 第10-11页 |
1.1.2 BIPV行业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1.3 BIPV行业国内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1.2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 | 第13-15页 |
1.3 国外主要标准机构及标准、规范介绍 | 第15-18页 |
1.3.1 国际标准《结构可靠性总原则》IS02394 | 第15-16页 |
1.3.2 国际结构安全度联合委员会(JCSS)与《概率模式规范》 | 第16页 |
1.3.3 美国《建筑规范对结构混凝土的要求》(ACI318) | 第16-17页 |
1.3.4 加拿大《国家建筑规范》(NBC) | 第17页 |
1.3.5 《加拿大公路桥梁设计规范》(CHBDC) | 第17页 |
1.3.6 日本《建筑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指南》(2002)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结构可靠度与结构设计方法 | 第20-28页 |
2.1 结构可靠性理论要点 | 第20-21页 |
2.1.1 结构的可靠性和可靠度 | 第20页 |
2.1.2 极限状态方程 | 第20-21页 |
2.2 结构的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 第21-24页 |
2.2.1 结构失效概率计算 | 第21-23页 |
2.2.2 结构的可靠指标和目标可靠指标 | 第23-24页 |
2.3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 第24-28页 |
2.3.1 直接概率设计法 | 第24-25页 |
2.3.2 基于分项系数表达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 第25-28页 |
3 屋面光伏荷载统计 | 第28-49页 |
3.1 光伏组件板荷载的概率模型 | 第28-33页 |
3.2 等效均布荷载的确定方法 | 第33-37页 |
3.3 屋面光伏各安装工艺对应光伏持续性活荷载 | 第37-45页 |
3.3.1 架空式屋面光伏组件安装 | 第38-40页 |
3.3.2 嵌入式屋面光伏组件安装 | 第40-42页 |
3.3.3 平屋面光伏组件安装 | 第42-45页 |
3.4 光伏组件持续性活荷载取值 | 第45-47页 |
3.5 人员临时性活荷载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荷载统计参数分析 | 第49-56页 |
4.1 平稳二项随机过程模型 | 第49-50页 |
4.2 荷载统计参数分析 | 第50-52页 |
4.3 光伏荷载统计参数分析 | 第52-53页 |
4.4 人员临时性活荷载统计参数分析 | 第53页 |
4.5 光伏屋面活荷载 | 第53-55页 |
4.5.1 荷载效应的Turkstra组合规则 | 第53-54页 |
4.5.2 荷载代表值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分项系数确定 | 第56-69页 |
5.1 各分项系数确定原则和方法 | 第56-58页 |
5.1.1 荷载分项系数 | 第56-57页 |
5.1.2 结构抗力分项系数 | 第57-58页 |
5.2 荷载分项系数计算 | 第58-69页 |
5.2.1 荷载分项系数的计算步骤 | 第58-61页 |
5.2.2 恒载与屋面光伏活荷载单独组合时计算算例 | 第61-66页 |
5.2.3 综合考虑四种荷载效应组合 | 第66-67页 |
5.2.4 各分项系数分析比较 | 第67-6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