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中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支持下的视角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导论第14-2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20页
        1.2.1 可持续生计内涵的发展第15-16页
        1.2.2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第20-21页
    1.4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21-23页
        1.4.1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第21-22页
        1.4.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23-24页
2. 小额信贷与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第24-34页
    2.1 小额信贷的理论内涵第24-26页
        2.1.1 小额信贷的定义第24页
        2.1.2 小额信贷的目标第24-25页
        2.1.3 小额信贷的功能第25-26页
    2.2 可持续生计的理论内涵第26-28页
        2.2.1 可持续生计的定义第26-27页
        2.2.2 可持续生计的实现方式第27-28页
    2.3 发展小额信贷与实现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的理论逻辑第28-34页
        2.3.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SLA)第28-32页
        2.3.2 SLA下小额信贷改善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的优势第32-34页
3. 中国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及成因分析第34-48页
    3.1 中国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第34-41页
        3.1.1 农村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状态第34-37页
        3.1.2 农村低收入人群面临的主要困境第37-40页
        3.1.3 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的内在要求第40-41页
    3.2 中国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成因分析第41-48页
        3.2.1 社会政策分析第41-44页
        3.2.2 金融支持政策分析第44-46页
        3.2.3 贫困的代际传递分析第46-47页
        3.2.4 个体原因分析第47-48页
4. 国际小额信贷模式的比较制度分析第48-56页
    4.1 孟加拉国格莱珉乡村银行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第48-50页
        4.1.1 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的运营方式第48-50页
        4.1.2 格莱珉乡村模式运行的制度基础第50页
    4.2 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与非正规农村互助组(SHG)——金融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紧密联系模式第50-52页
        4.2.1 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连接项目的运营方式第51-52页
        4.2.2 印度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连接项目模式的制度基础第52页
    4.3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信贷部(BRI-UD)——正规金融模式第52-56页
        4.3.1 印尼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BRI-UD)模式的运营方式第52-55页
        4.3.2 印尼模式运行的制度基础第55-56页
5.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改善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的成效分析第56-63页
    5.1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第56-58页
        5.1.1 贷款余额不断增加第56页
        5.1.2 贷款机构快速增多第56-58页
    5.2 小额信贷对农村低收入人群生计改善效果分析第58-63页
        5.2.1 社会组织和非政府(NGO)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第58-59页
        5.2.2 农行/农发行(国有银行)开展的扶贫贴息小额信贷第59-60页
        5.2.3 农信社开展的农户小额信贷项目第60-61页
        5.2.4 村镇银行开展的小额信贷第61-63页
6. 完善中国小额信贷以改善农村低收入人群可持续生计的若干建议第63-71页
    6.1 我国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第63-66页
        6.1.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第63-64页
        6.1.2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运作管理不理想第64-65页
        6.1.3 政府过度干预小额信贷第65-66页
    6.2 完善小额信贷以改善中国农村低收入人群的可持续生计第66-71页
        6.2.1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第66-67页
        6.2.2 提高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水平第67-68页
        6.2.3 拓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融资渠道第68-69页
        6.2.4 完善社会政策以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后记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保险投资分析--基于不动产投资渠道的拓宽
下一篇: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选择及绩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