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中国环境外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2.1 关于国内环境外交的研究状况第11-15页
        1.2.2 关于国外环境外交的研究状况第15-16页
        1.2.3 简要评价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第17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1.3.2 比较分析法第17页
        1.3.3 历史分析法第17页
    1.4 创新点、重点及难点第17-18页
        1.4.1 创新点第17页
        1.4.2 重点及难点第17-18页
第2章 环境外交的界定及中国环境外交的成就第18-28页
    2.1 环境外交的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环境(Environment)的界定第18页
        2.1.2 外交(Diplomacy)的界定第18页
        2.1.3 环境外交(Environmental Diplomacy)的界定第18-19页
    2.2 中国环境外交的发展历程第19-21页
        2.2.1 中国环境外交的起步阶段(1972——1991)第19-20页
        2.2.2 中国环境外交的不断发展阶段(1992——至今)第20-21页
    2.3 中国开展环境外交的必要性第21-25页
        2.3.1 环境外交是解决跨境环境纠纷的必由之路第21-22页
        2.3.2 环境外交是维护国家环境安全的必要手段第22-23页
        2.3.3 环境外交是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第23页
        2.3.4 环境外交是树立绿色国际形象的必经之途第23-25页
    2.4 中国环境外交的成就第25-28页
        2.4.1 不断成熟的环境外交政策第25-26页
        2.4.2 契合国情的发展目标第26页
        2.4.3 卓有成效的环境外交合作第26-28页
第3章 中国环境外交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28-34页
    3.1 中国环境外交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3.1.1 环境外交缺乏主动性第28页
        3.1.2 环境外交互动不足第28页
        3.1.3 环境外交缺乏灵活性第28-29页
        3.1.4 环境外交缺乏专业性第29页
    3.2 中国环境外交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9-34页
        3.2.1 政府对环境外交重视度不够第30页
        3.2.2 开展环境外交的体制不健全第30-31页
        3.2.3 公众缺乏环保参与意识第31-32页
        3.2.4 发达国家推卸责任行为第32页
        3.2.5 发展中国家各自为战第32-34页
第4章 中国推进环境外交的对策第34-46页
    4.1 加大政府关注度,提高大众环保参与意识第34-36页
        4.1.1 加大政府环境外交开展的关注度第34-35页
        4.1.2 完善环境外交的体制建设第35页
        4.1.3 切实提高大众环保参与意识,倡导绿色消费第35-36页
    4.2 积极主动的参加全球环境治理,开展互动合作第36-40页
        4.2.1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立法,有效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第36-38页
        4.2.2 积极参加区域环境外交,重点加强双边环境外交第38-39页
        4.2.3 积极开展双边互动的环保合作,提高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第39-40页
    4.3 注重环境外交的灵活性,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第40-41页
        4.3.1 强烈要求发达国家不可推卸应有义务第40-41页
        4.3.2 团结争取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展环境外交第41页
    4.4 提高我国环境外交专业性第41-43页
        4.4.1 不断支持环境外交的科学研究第41-42页
        4.4.2 强化我国环境外交专业队伍建设第42-43页
    4.5 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合作新机制的建设第43-46页
        4.5.1 坚决反对环境殖民主义第43-44页
        4.5.2 推动南北环境领域的合作第44页
        4.5.3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新机制的确立第44-46页
第5章 结论第46-48页
    5.1 环境外交研究的必要性第46页
    5.2 政府应在开展环境外交中发挥主导作用第46页
    5.3 论文的缺陷与不足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4页
作者简介第54-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省工科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