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问学”传统的新典范--宋明理学观照下的戴震哲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引论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气 | 第11-18页 |
| ·气本论 | 第11-15页 |
| ·气化即道 | 第11-13页 |
| ·形上形下 | 第13-15页 |
| ·气本非道本 | 第15-18页 |
| ·气本与道本 | 第15-16页 |
| ·气本的论证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理 | 第18-26页 |
| ·理的二重性 | 第18-22页 |
| ·分理与条理 | 第18-21页 |
| ·情理与欲理 | 第21-22页 |
| ·认识论 | 第22-26页 |
| ·理义与意见 | 第22-24页 |
| ·光照与解蔽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性 | 第26-32页 |
| ·气善论 | 第26-29页 |
| ·命、性、才 | 第26-28页 |
| ·血气与心知 | 第28-29页 |
| ·修养论 | 第29-32页 |
| ·自然与必然 | 第29-31页 |
| ·去私与絮情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戴震与宋明理学 | 第32-59页 |
| ·尊德性与道问学 | 第32-43页 |
| ·朱子尊德性与道问学并重 | 第35-38页 |
| ·王阳明尊德性体系的圆成 | 第38-40页 |
| ·戴震的道问学体系的开新 | 第40-43页 |
| ·证成性善说的三理路 | 第43-52页 |
| ·"理"理路:朱子 | 第43-46页 |
| ·"心"理路:阳明 | 第46-48页 |
| ·"气"理路:戴震 | 第48-52页 |
| ·理欲二本与一本 | 第52-59页 |
| ·孔孟:理义必优先于欲利 | 第52-53页 |
| ·二本论:去除负面的人欲 | 第53-55页 |
| ·一本论:为合理人欲正名 | 第55-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