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有噪信道下多址接入系统的和容量最优化理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课题来源及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第12-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不同多址接入方式的容量分析第14-24页
    2.1 一般多址接入系统模型第14页
    2.2 经典多址接入技术容量分析第14-20页
        2.2.1 FDMA系统容量第15-16页
        2.2.2 TDMA系统容量第16-18页
        2.2.3 CDMA系统容量第18-19页
        2.2.4 OFDMA系统容量第19-20页
    2.3 理想高斯多址接入信道分析第20-24页
        2.3.1 两用户理想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第21-23页
        2.3.2 U个用户理想高斯多址接入信道第23-24页
第3章 一维多址接入容量分析第24-56页
    3.1 一维多址接入信道的数学模型第24-27页
    3.2 以连续信道容量最大的优化方法第27-35页
    3.3 以离散信道容量最大的优化方法第35-50页
        3.3.1 信道转移概率分布对容量的影响第35-38页
        3.3.2 两用户和容量分析第38页
        3.3.3 两用户时的解空间优化第38-41页
        3.3.4 三用户和容量分析第41-43页
        3.3.5 三用户时的解空间优化第43-48页
        3.3.6 U个用户和容量分析与推广第48-50页
    3.4 两种次优方案的比较第50-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二维空间多址接入容量分析第56-66页
    4.1 二维容量的数学模型第56-63页
        4.1.1 两用户容量分析第59-63页
    4.2 U个用户和容量分析与推广第63-64页
    4.3 一维与二维问题的关系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FDM的通信与雷达共享信号设计
下一篇:低截获概率雷达辐射源信号降噪与检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