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3页 |
1.4.1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12页 |
1.4.2 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2-13页 |
第2章 生产性服务业定义特征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2.1.1 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分类 | 第13-15页 |
2.1.2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 | 第15页 |
2.1.3 制造业效率提升 | 第15-16页 |
2.2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2.2.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关关系 | 第16-19页 |
2.2.2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0-21页 |
第3章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理论假说和机理分析 | 第21-26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3.1.1 分工及迂回生产学说 | 第21-22页 |
3.1.2 价值链理论 | 第22-23页 |
3.1.3 技术溢出理论 | 第23-24页 |
3.2 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效率的机制 | 第24-25页 |
3.2.1 双向连接机制 | 第24页 |
3.2.2 集聚促进机制 | 第24页 |
3.2.3 规模经济机制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 | 第26-37页 |
4.1 东部各省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4.1.1 发展规模及水平比较 | 第26-28页 |
4.1.2 内部结构比较 | 第28-32页 |
4.1.3 行业效率比较 | 第32-33页 |
4.2 东部各省市制造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 第33-36页 |
4.2.1 发展规模及水平比较 | 第33-35页 |
4.2.2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5.1 模型设定及指标的选取 | 第37-38页 |
5.2 数据说明 | 第38-40页 |
5.2.1 被解释变量 | 第38页 |
5.2.2 核心解释变量 | 第38-39页 |
5.2.3 控制变量 | 第39-40页 |
5.3 实证分析及结果 | 第40-44页 |
5.3.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页 |
5.3.2 平稳性检验 | 第40-42页 |
5.3.3 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45-46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