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物理学论文

二类水体吸收系数精确校正及其遥感反演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前言第11-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7页
        1.2.1 水体光学特性遥感分类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2 水体吸收衰减原位测量与精确校正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3 浮游植物特征色素吸收系数光谱特性研究进展第19-23页
        1.2.4 水体吸收系数遥感反演研究进展第23-27页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2章 水体光学特性遥感分类及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第29-49页
    2.1 数据与分类方法第29-33页
    2.2 基于实测光谱分类及光学特性分析第33-40页
        2.2.1 现场遥感反射率光谱分类及光谱特征分析第33-35页
        2.2.2 现场遥感反射率数据空间分布特点第35-39页
        2.2.3 水体光谱分类结果时空变化分析第39-40页
    2.3 基于卫星影像分类及时空变化分析第40-44页
        2.3.1 面向卫星影像的最值分类树方法第40-41页
        2.3.2 卫星影像分类与频率分布分析第41-44页
    2.4 卫星影像分类结果分析与检验第44-47页
        2.4.1 影像分类结果分析第44-46页
        2.4.2 最值分类法在其他浑浊水体区域的应用第46-47页
        2.4.3 最值分类法与其他业务化分类算法比较第47页
    2.5 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水体总吸收系数现场测量与数据精确处理第49-66页
    3.1 吸收系数采集和预处理第49-52页
    3.2 吸收系数散射校正方法介绍第52-53页
    3.3 基于E指数的吸收系数散射校正方法结果及对比分析第53-62页
        3.3.1 原位吸收系数测量数据的E指数散射校正第53-56页
        3.3.2 E指数校正方法与Zaneveld算法分波段比较第56-57页
        3.3.3 E指数校正方法与其他散射校正方法比较第57-59页
        3.3.4 实验室分光光度计测量吸收系数检验E指数校正算法结果第59-62页
    3.4 E指数校正算法分析与讨论第62-65页
        3.4.1 不同波段拟合E指数校正方法的影响分析第62页
        3.4.2 散射幅度ε值和颗粒及黄色物质斜率S_d的变化分析第62-63页
        3.4.3 E指数校正方法不足和应用条件第63-65页
    3.5 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光谱分解及重构模拟第66-88页
    4.1 浮游植物色素吸收数据获取及精确测量第66-69页
        4.1.1 研究区站位分布及色素吸收数据获取第66-67页
        4.1.2 QFT法测量色素吸收系数第67-68页
        4.1.3 HPLC法测量色素吸收系数第68-69页
    4.2 吸收系数光谱分解与重构及去包囊效应方法第69-73页
    4.3 非包囊状态吸收光谱分解与色素浓度关系及光谱重构第73-79页
        4.3.1 非包囊状态吸收光谱高斯波段分解第73-74页
        4.3.2 吸收光谱色素组分分解第74-75页
        4.3.3 吸收光谱高斯分解特征波段与色素浓度关系第75-76页
        4.3.4 色素分解组分与实测色素浓度关系第76-77页
        4.3.5 浮游植物吸收光谱重构模拟第77-79页
    4.4 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光学特性分析与讨论第79-86页
        4.4.1 比吸收系数特征波段与色素浓度关系分析第79-81页
        4.4.2 叶绿素吸收系数特征波段比值特征分析第81-82页
        4.4.3 叶绿素比吸收系数a*_(ph)(675)分析第82-85页
        4.4.4 色素组分比吸收系数与水体光谱分类关系第85-86页
    4.5 小结第86-88页
第5章 黄渤海吸收系数半分析算法遥感反演第88-101页
    5.1 水体组分光学特性第88-92页
        5.1.1 纯水的光学特性第88-90页
        5.1.2 除水组分的光学特性与精确测量第90-92页
    5.2 水体吸收系数半分析反演算法及偏差第92-95页
        5.2.1 水体吸收系数半分析反演算法第92-94页
        5.2.2 相对平均误差(?)第94-95页
    5.3 基于分类的半分析反演结果与分析第95-99页
        5.3.1 黄渤海水体半分析算法反演除水吸收a_(pg)(λ)第95-98页
        5.3.2 黄渤海水体半分析算法反演除水散射b_(bpg)(λ)第98-99页
        5.3.3 原位测量的吸收系数检验改进的半分析反演算法第99页
    5.4 小结第99-10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1-106页
    6.1 结论第101-103页
    6.2 创新点第103-104页
    6.3 展望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9页
附录1 纯水的吸收散射系数(5nm间隔)第119-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湿地变化遥感诊断--以内蒙古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下一篇:遥感数据快速处理编程支撑工具研究